【专家观点】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4月23日在青岛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丰富和延伸,是实现全球海洋有效治理的行动指南,是筹划新时代海上战略的重要依据,为新时代全球海洋治理、构建和谐海洋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
安危与共的生存观
习近平主席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当前,我们面临来自海洋上的多种风险与挑战,由此引发的问题往往波及整个世界。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加强海上对话交流,深化海军务实合作,走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海军作为海洋上的军种,需要通过弘扬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履行海洋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特别要在维护海域稳定、保障国际航道畅通、参与海上反恐、打击海盗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行动,发挥更大作用。
和平发展的安全观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这一观念为构建新型国际安全关系指明了正确方向。各国应在海洋大格局下求同存异,努力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和互利、互享、互荣的发展环境。海洋命运共同体提出至今4年的时间,中国海军始终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积极与世界各国一同维护海洋和平与稳定,共享发展的成果;在海外通过人道主义救援、安全合作、友好交流和无私帮助等,用实际行动向世界树立了和平之师的形象。
海上力量主体的责任观
习近平主席指出:“海军作为国家海上力量主体,对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负有重要责任。”这一观念为世界各国海军面对海洋问题明确了共同的责任和各尽所能的担当。当前,海洋也是强权争霸的重要舞台,海洋霸权国家基于自身实力和单边利益,秉持冷战的思维模式,在海洋领域建立排他性的军事同盟,不断制造所谓的敌对国家,正在恶化海洋安全环境。在此情形下,中国海军正肩负两大突出使命:一是在海上方向维护国家统一;二是应对来自海上的军事挑衅。中国海军要更好承担海上力量主体责任,全面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必须首先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使命。
增进共同福祉的合作观
海洋的连通性和流动性,使海洋事务涉及多个国家,无论是探索海洋、开发资源、利用海洋,还是管理和治理海洋等,都需要全球涉海国家携手合作。以人类走向深海为例。深海拥有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缘条件。我国是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先驱投资国之一,我们愿意并倡导遵循海洋共同体理念,各国通力合作,联手走向深海、探索开发深海,共同应对深海带来的各种挑战,增进共同的福祉。不仅如此,深海也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场所。海军的使命任务要求必须加快进军深海的步伐,积极抢占海洋新型安全领域战略制高点。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义利观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这一可持续发展的义利观体现了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对和平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的向往与追求,展示了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促进海洋繁荣的决心。这要求人民海军在广阔的大洋上,要做威武之师、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义利观,更多履行国际义务,加大维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安全的力度。通过健全法规、弘扬理念、以身作则,坚决同海洋不文明现象作斗争。在遵循海洋命运共同体道义准则的基础上,全面维护国家日益拓展的海上利益,特别是海外利益。
海纳百川的包容观
习近平主席指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为新时代世界各国处理海洋争端问题明确了行为准则。面对海洋争端问题,各国应坚持平等协商,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推动涉海问题妥善解决。一些霸权国家的行为体现出趋强性和尚武性,往往凭借实力,选择通过诉诸武力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海洋利益或解决海洋权益争端。历史表明:对抗和打压只能给世界带来灾难,必须摒弃传统的强权理念和霸权思维。人民海军必须建设海洋多边安全机制,打破霸权主义和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推动新型海洋治理体系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进而推动人与海洋的和谐共存以及海洋所联结的各国繁荣发展,始终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维护者和贡献者。
(光明网记者 金凌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