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浮生悠游乐淘书

    讲述人: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教师 舒罕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婷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9日 07版)

      【讲述】 

      二十多年前网络不发达,选书买书只能去书店。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淘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陈平原先生有一组淘书随笔写得相当生动,略可窥见旧时风味。在其他地方买书则相对困难些,偶尔也能遇到新华书店举办的书市。

      犹记得大二的元旦,那是我买书生涯里第一次体验到“黄金散尽为收书”的气魄。那一天天气颇冷,清闲无事,决定出去逛逛。

      和三五个同学走走停停,来到平日冷清的新华书店,竟然发现书店门口的空地上临时搭建了一个露天卖场,热闹劲儿扑面而来。一定是降价书市,我内心一阵狂喜。进去一看,果然如此。当下立即奋袖出臂“杀将过去”,全然没想身上带了多少钱。

      忆及此,我忍不住把以前的日记本从书堆里翻出来,下面摘录的就是当时写的日记,如今看来很庆幸能留住这些对我来说非常珍贵的画面。

      “晨起,下山,赴摊购《读书》两本,《契丹社会经济史稿》《沉思录》《一部小说的故事》,《人物》杂志一本。复至广场,见特价书市,遂不顾金早不敷,奋臂其间,得《丰子恺文集·艺术卷》精装三册,《丰子恺集外文选》《萧红代表作》《田汉代表作》《沈从文散文选》《许地山散文选》《老舍散文选》《蒋维崧印存》《吴承恩诗文集笺校》《诗词曲语辞例释》《我与萧乾》(文洁若)《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计价九十一金,七折。及出,而囊空见底,乃付之一笑。归,擦洗甚勤。”

      第二天是周日,我和几个同学又去了一趟,钻进书堆里各自翻拣。首先被我翻到的便是钱理群先生《周作人传》的精装本。此前在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读过这本书,喜欢钱老文字的情志饱满,如今可以买一本,自然更开心了。可惜手上这一册没有书衣,白色硬纸壳封面上印着一条乌篷船,贴切照应知堂文字。另一位同学随即找到一本品相完好的递给我,我立马捧在怀里再不放手。此后二十来年间,这本传记我翻读了很多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售书渐渐形成气候。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把网络和旧书想到一起。

      旧书是什么?是淘来的,是在或冷冷清清或熙熙攘攘的书摊上碰运气,偶有所获。买旧书没有预想的目标,你似乎永远不会知道眼前这个破破烂烂的小摊上即将给你的究竟是惊喜还是沮丧?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来到重庆两路口体育场旁边,遇上几乎全新的六本岳麓书社出版的《知堂文集》,一种幸福感蔓延开来,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然而城市发展加快,可淘旧书的市场或门面却难觅踪迹。所幸,网络给旧书市场带来了一阵春风。遇见孔夫子旧书网,以及稍后一点的布衣书局,犹如在荒凉沙漠中突然见到一片绿洲,欣喜又带着几分疑惑。第一次在网上购书时,思前想后了半天,最终在两家书店买到了心仪的书,有马叙伦的《石屋余渖》、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陈平原的《书生意气》、恺蒂的《酿一碗怀旧的酒》。其中一位卖家眼光毒辣,马先生那本小册子要了我三十五块钱。不过当同一天收到两包书时,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网络世界淘书的好处不少,便捷,省时省力,目标明确,参照系多。然而,若想拥有现场感,想体验指尖抚过书页间的微醺,想收获不期而遇的惊喜,仍需去特定的现场。

      这个暑假,我外出游逛一个多月,哪里有旧书,哪里就有我淘书的足迹。上个月在香港,当地的朋友晓明兄知道我喜欢读钱穆先生的《师友杂忆》,于是带我去农圃道的新亚书院旧址。新亚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平台。钱先生在此地传道授业甚久。如今是新亚中学,连校名也是钱先生题写。可以说,想要觅得一点钱先生的旧影,这里是最值得流连凭吊的地方。

      连着几个周末,新亚中学在图书馆里举行旧书义卖的活动,怀旧之余还能访书,当然是件惬意的事情。进校后一转弯便看见圆形的学术厅,晓明兄说钱先生授课讲座便在此中。除了粉刷一新之外,并无改变,厅前老树苍秀,荫翳甚广,伫立望之,如见先生。二楼图书馆辟出一块区域,陈列书册不少,晓明兄说前一阵有人淘到罗香林的签名本,当然是值得羡慕的事情。我虽然没有那样的好运气,一番翻拣,还是发现不少何广棪教授旧藏。

      最有意思的是买得1955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敦煌艺术叙录》,以及复印版的《敦煌石室记》,前者品相近乎全新,很是养眼;后者虽是复印,却制作细致,外封更是以漆皮精装重订,想来应当是新亚研究所旧藏。我很喜欢此类重装书。

      结束香港之行,转而去了云南蒙自。我翻出随身携带的《师友杂忆》,这是我屡读不厌的书,忆旧、怀人、论学,都充满温情与敬意。尤其喜读钱先生入北平学界至漂泊西南天地间一部分,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路子,又杂以烽烟离乱,益感慨那一代学人的不易和不可及。钱先生到达蒙自,上完一学期的课后再往返于宜良和昆明间,边授课边撰写后来的传世巨著《国史大纲》,也是极有意味的章节。

      此番前来,主要是想看看西南联大先锋书店。因旅行中携书不便,挑挑选选一番,最后只买了一本李光荣先生的《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李先生这部带有总括和考证性质的著作,没有花里胡哨的架子,他潜心进入那段历史之中,把于战火之中偶得宁静的一群年轻学子的文学创作现场尽力还原在纸页间,无论是引用原始史料,还是采撷当事人的回忆访谈,都慎之又慎。这样朴实单纯的文字,在如今显得尤其难得。

      远游归来,细数收获的一摞摞书,内心依旧欣喜。有书的日子,变得简单而丰盈。呼吸着书香四溢的空气,我知道,世界就此敞开。

      (本报记者李婷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