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增加“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以绿色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王昊魁 王潇 本报通讯员 赵丹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9日 05版)

        乌拉盖河景色 裴国庆摄/光明图片

        阿巴嘎旗伊和高勒苏木伊和乌苏嘎查牧民在放牧。资料图片

        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阿拉腾杭盖嘎查的现代化养殖场。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八月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牛羊肥壮,以绿为底色的秋草泛出淡淡的金黄,草原迎来了丰收季。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和推进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蕴含辩证思维的科学论断为锡林郭勒盟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锡林郭勒盟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以草原生态治理夯实绿色发展底色,以现代畜牧业的华丽转身和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

    1.生态优先: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

      记者来到多伦县南沙梁,密密匝匝的樟子松林绵延不绝,放眼望去很难找到一片裸露的沙地。站在山坡上,看着多张多伦县生态修复对比图,县林草局副局长李岩介绍,二十年间,多伦县413万亩沙化土地中流动沙地只剩下1.72万亩,“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转变让当地林业人有了小小的自豪。

      这份“绿中找沙”的自豪,只有跟黄沙近身搏斗过的人才懂。正蓝旗桑根达来镇额日登达来嘎查支部书记都佈新住在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他见证了前4任嘎查书记青丝变白发,治理区由黄变成绿。正蓝旗沙地面积约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26.5%,治理区植被盖度由20年前的不足20%提高到65%,森林覆盖率由8.7%提高到20.5%。

      南沙梁和浑善达克沙地的巨变,映射着锡林郭勒盟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征程。

      绿进沙退,始于一场自我革命。锡林郭勒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奏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将全盟草原总面积的93%都划入基本草原,将64.18%的盟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连续6年的春季休牧,让2.2亿亩草场实现了“带薪休假”;全盟沙化土地减少231万亩,浑善达克沙地中流动沙地四分之三得到控制;持续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50平方公里。

      高水平的保护必将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前不久,东方甄选在乌拉盖布林泉景区直播,开场1小时就有近10万人在线,8分钟售罄2万单牛肉干,占据抖音带货榜第一名。内蒙古第33届旅游那达慕举办,三天时间吸引50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超11亿元。游客们醉心于这片草原的蓝天、碧水和净土,锡林郭勒盟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全区第一,把绿色低碳嵌进民生幸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锡林郭勒盟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乌拉盖管理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锡林浩特市启动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是唯一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的草原生态修复项目,这套脱胎于锡林浩特生态实践的“中国方案”,成为联合国向世界推荐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样板……

      人与沙的鏖战,锡林郭勒盟已经发起总攻。

      在盟林草局干部巩和平的办公桌上,一张《锡林郭勒盟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作战图》分外醒目,浑善达克沙地83%在锡林郭勒盟境内,紫色的线条勾勒出歼灭战的目标。“两带五区多点”的作战方案,已然吹响歼灭战的集结号。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林草生态治理面积2300万亩,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提高了5.86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是锡林郭勒大地上肆意流淌的青绿,是呼之欲出的勃勃生机,是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交出的一份答卷。

    2.调整结构: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现代畜牧业

      近日,在全国第四届种公牛拍卖会上,一则消息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头华西种公牛以66万元的价格打破了国内肉牛拍卖纪录。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俊雅说:“养殖‘华西牛’,才能真正打好我国肉牛种业的‘翻身仗’。”

      锡林郭勒盟以草原生态保护为前提对畜牧业结构作出战略性调整。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减羊增牛”战略,通过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路径推动传统畜牧业的绿色转型。7年间,全盟肉牛存栏增加73万头,良改比重达97%,羊存栏减少380多万只。

      在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宝拉格嘎查,牧民朝鲁门格日乐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自己家养殖的牛的历史。50年前,周恩来总理收到法国总统回赠的50头夏洛莱牛。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考虑到西乌珠穆沁旗和法国的纬度相同,便将17头“国礼牛”送到西乌珠穆沁旗。50年后,经过精心育种繁育、品种改良和提纯复壮,培育出了独具品种特性的夏洛莱肉牛新群体,暂名“乌珠穆沁白牛”。

      朝鲁门格日乐家养了180头“乌珠穆沁白牛”。他说,养一头白牛的收益相当于养10只到15只羊。

      种质资源是畜牧业的“芯片”。华西牛和“乌珠穆沁白牛”就像牧民家中行走的“存单”。少养精养的现代化畜牧业让草原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同时得到增强。

      如今,乌拉盖草原是华西牛的主要供种区,占全国华西牛总存栏的64%以上。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白牛”也是国内养殖规模最大的群体。全盟77家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创建、81家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和4处现代设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基本形成了“核心育种场+种畜场+扩繁场+核心群”的现代畜牧良种繁育体系。

      从靠天养牧到以草定畜,从自然繁育到提纯复壮的新品种,锡林郭勒盟走出了一条质效双优、人草畜和谐共生的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8月下旬,草原迎来打草季。内蒙古鑫浩草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清理库房,该公司负责运营的阿巴嘎旗饲草料储备交易中心在平抑市场、稳定草价和抗灾饲草料储备工作上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阿巴嘎旗以牧区社会化服务为突破点,为牧民“量体裁衣”地提供种畜租赁、兽医服务、牧业机械等9项社会化服务。作为自治区牧区现代化试点,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加快了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脚步。

      如今,锡林郭勒羊和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已经打出名堂。锡林郭勒盟属国有企业牵头组建了冷链运输干线物流公司,在杭州市建立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前置仓,和87个嘎查、村寄递物流服务站初步形成农畜产品物流设施节点布局、服务网络。目前,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累计达到6家,首批17家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经营主体已经全部接入追溯防伪系统。

    3.破旧立新:“借风”“迎光”发展清洁能源

      日前,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露天矿排土场15.3万千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作为全国装机规模最大的露天矿排土场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计可达3.18亿千瓦时,可满足4000个家庭的年用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约9.8万吨。

      从埋头向下开掘煤炭资源,到仰望天空奋力“追风逐日”,传统能源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的背后,是锡林郭勒盟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精准谋划抢赛道,锡林郭勒盟有独特的优势。新能源装机1448万千瓦,全区第一,并在全区率先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今年年底全盟新能源规模将达到1700万千瓦,成为全区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装机的盟市之一。2025年新能源并网装机预计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绿电三峡”。

      “借风”“迎光”而上,锡林郭勒盟掀起一场破旧立新的能源革命。

      破“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2022年全盟风机主机生产能力超过2000台,占全区总产销量的42.29%,产能、产量均居全区首位。

      立“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使其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吸引和汇聚了明阳智能、上海电气等一大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军企业投资兴业,风机整机制造能力达700万千瓦,全产业链配套能力走在全区前列。

      查干淖尔电厂是京能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锡林郭勒盟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配套最后一个电源点。锡林郭勒盟每年新能源发电量300亿度,内蒙古保供外送的每100度电有23.1度来自锡林郭勒。全盟近70%绿电通过特高压通道外送至华北、华东等地,每年节约标煤近900万吨,减少碳排放2400万吨以上。

      科技为减排赋能。京能五间房电厂研发以“五个世界首次”为代表的国产重大装备和系统集成,实现了褐煤清洁高效利用,破解了富煤贫水地区绿色发展的瓶颈。获得了欧盟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并获得11项科技进步成果奖和128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以绿色为发展谋长远,不断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锡林郭勒盟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增加“含绿量”,以绿色发展为指引提升“含金量”,“三次蝶变”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使全盟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锡林郭勒盟正在书写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昊魁 王潇 本报通讯员 赵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