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积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发展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农牧民身边。
距离拉萨市400多公里的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常年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如今这里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越发齐全。帕里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敬欢说:“现在镇里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像我们派出所门口就有图书阅览室、电影院等设施,都是无偿为辖区群众服务,平时也会组织当地的农牧民群众举行宣讲会、看电影等活动。”
据了解,西藏全区现有6272个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了自治区、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居)有文化活动室或农家书屋或文化广场。当前,西藏全区拥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比2012年多了5500余个。
在林芝市鲁朗镇扎西岗村,村里的文艺队经常进行各类表演,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牧民的文化生活。“我们村2015年成立了文艺表演队,由镇里的文化服务站指导,文艺队共由22人组成,男女队员各11人,平均年龄25岁。”扎西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云海介绍,“村里文艺表演队现有7个固定节目,包含6个集体舞蹈和1个合唱《党旗下的感恩》。”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地新成立了41支县区艺术团、395支乡镇文艺演出队、5492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恢复了153支民间藏戏队。截至目前,全区有政府扶持组建的文艺队伍6114个,演职人员110052人。乡镇文化专干人数已达3400余人。仅今年上半年,西藏各地培训基层文艺人才2.9万人次。
日前,在西藏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林阔社区和兴民社区,一场格萨尔说唱巡演活动吸引了诸多观众。活动现场,身着特色服饰的说唱表演者,在说唱中融合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基层群众听得懂、能明白的说唱形式,既将欢乐送到了基层,又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
过去几年,西藏各地各单位围绕“打通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着力把基层文化建设重心从解决“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向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转变。“春雨工程”“大地欢歌”“优秀文化产品乡村供给工程”“阿佳讲故事”等文化艺术普及推广工作及活动广受基层农牧民欢迎。据统计,2022年,西藏自治区全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万余场次,参与群众达2400万余人次。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西藏各地将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阵地和队伍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润心、惠民、兴藏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本报见习记者 石永程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