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0日 星期日

    美推行“印太战略”威胁地区繁荣稳定

    作者:丑则静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0日 08版)

      近一个时期以来,拜登政府加速推进“印太战略”,不断渲染意识形态对立,以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为借口,拉拢诱压地区盟友及伙伴加入遏华“小圈子”,企图将冷战思维与阵营对抗的祸水引入亚太,严重冲击地区和平与稳定。美国投入大量战略资源,全面深化“印太战略”,真实目的绝非其口口声声表示的维护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而是遏制中国和平崛起,僵化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以封闭、分裂为本质特征的美国“印太战略”,与亚太地区积极拥抱开放、包容的大潮流背道而驰,不得人心、注定失败。

    煽动意识形态对立

      “印太战略”在酝酿与推行之初,便在价值观上突出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标准。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称,“印太地区正在上演一场关涉未来世界秩序是自由秩序还是专制秩序的地缘政治竞争”。以此为开端,美国不断渲染中美在“印太”地区正进行所谓“民主与威权”“自由市场与国家主导”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发展制度模式的竞争。

      美国民主党历来惯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所谓的民主人权等工具维护霸权。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重。在拜登政府2022年2月公布的《美国印太战略》官方文件中,公然将中国置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并系统阐述要“建立有利于美国、盟友及伙伴的影响力平衡,建立有利于我们共享利益与价值观的影响力平衡”。显然,美国“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并非只是为了凸显放大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差异,更重要的是借此不断凝聚美国与域内国家的反华恐华情绪,据此寻求以美式“自由民主”为“准绳”,重塑“印太”地区秩序。

      拜登执政后,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作为“印太战略”的经济抓手,该框架重点拉拢亚太地区与美国持相同或相近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的国家加入其中,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封闭性。IPEF强行将经贸问题意识形态化,以此寻求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经贸规则秩序,以及排斥中国的地区供应链体系。近日,IPEF的供应链协议在美国签署。但受限于僵化的冷战思维,协议强行以意识形态画线,将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排除在外,推动亚太地区国家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进而实现与中国所谓的“经济脱钩”,严重背离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理念与精神,实质是对“印太经济新冷战”的推波助澜。

    加剧阵营对抗

      特朗普政府过分强调“美国优先”,造成在“印太战略”的推进过程中,美国与盟友间的龃龉不断,而拜登政府在全面强化“印太战略”的过程中,明显增强了对盟友的战略拉拢与胁迫,“拉帮结派”加快建设联盟体系,以在未来“决定性十年”战胜战略竞争对手。

      目前,以双边军事同盟为基础,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为核心,以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为平台,以“五眼联盟”为支撑,美国主导、协同遏华的“五四三二”盟伴体系基本搭建完成。“五四三二”架构已成为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首要工具,在此架构下美国及在其怂恿纵容下的盟伴国家,不断强化军力部署与联合作战能力,大搞所谓“大国竞争”、阵营对抗,导致地区安全形势与矛盾进一步复杂、激化。

      在双边同盟层面,美国强化与日本、韩国等国的同盟关系,并据此加速推进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与“美日菲三边架构”建设。日本着力于“实现防卫能力的根本性增强”,韩美同盟正朝“以核为基础的同盟”方向不断升级。美日韩三方加强信息共享,频繁动员核潜艇等战略资产进行联合军演,对朝鲜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不断加剧半岛紧张局势。

      在“三边”“四边”等“小多边”机制层面,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不断被赋予实质性合作内容。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是拜登政府为实施对华“一体化威慑”打造的重要平台,美英澳三国于2023年3月确定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具体计划,“核扩散”这一“潘多拉魔盒”正在亚太地区被打开。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同样在拜登政府时期完成由部长级到首脑级对话平台的跃升,并在合作对象与合作领域上不断拓展,一个旨在制衡中国的地区性联盟或“亚洲版北约”正加速形成。

      此外,美国在推进“印太战略”的过程中,认为单靠亚太盟友和伙伴不足以应对所谓“中国挑战”,便不断唆使北约盟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资源投送,持续加强欧亚大陆两端盟友的横向合作。不久前公布的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公报再次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言论挑衅,刻意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北约作为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军事工具,在其推动下加速驶向亚太,美国将阵营对抗复制到亚洲,围堵遏制中国、维护自身霸权的企图昭然若揭。

    维霸遏华不得人心

      2022年2月,在俄乌冲突一触即发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如期发布“印太战略”文件,向世界展现美国战略重心回归“印太”的决心。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炉,再次将“印太战略”置于地区战略的首要位置。细数战略规划与实施的过程,虽然美国嘴上说着“不谋求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体制”,但在行动上却不断加快“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化塑造,试图以捍卫“自由”“民主”为名重塑地区规则秩序,维护美国霸权。尽管拜登政府极力树立避免军事冲突、“希望与中国共存”的形象,但实际上却在搭筑“五四三二”遏华盟伴体系,推动盟友“印太内外协同”等事项上不遗余力,并未对包容性地区安全秩序的构建作出任何实质性努力。

      由于美国国内对华基本认知未变,拜登政府依然延续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的基本政策框架,将中国定位为“最大地缘政治挑战”。“印太战略”作为美国应对中国地区影响力而作出的关键战略,无论如何花言巧语与粉饰伪装,都难掩其霸权护持与“竞赢”中国的战略本质和重燃地区意识形态对立、阵营对抗的现实恶果。

      亚太地区曾是大国争斗的竞技场,饱受冲突战乱之苦。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亚太各国积极开展域内安全合作,力避军备竞赛与阵营对抗,基本守住了“斗而不破”的底线,没有出现重大军事摩擦或冲突。在经贸上,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而“亚太奇迹”的取得,正是得益于摆脱冷战阴霾,打破市场分割,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性、非歧视地区经贸规则,构筑包容普惠的地区合作架构。

      美国强推“印太战略”妄图实现“唯美独尊”,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共同价值观”为据,试图拉拢地区国家“进圈子”“选边站”,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现状,扭曲亚太国家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产供链。亚太合作的正确方向,应符合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而非一国的霸权私利。亚太地区的规则秩序,也只能由地区国家共同塑造和维护,而非受某国某项地区政策所摆布决定。历史昭示我们,制造阵营对抗解决不了问题,散播意识形态偏见只会带来灾难。美国“印太战略”终将因逆时代潮流而动走向失败。

      (作者:丑则静,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