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姬尊雨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6日 03版)

      本报南京8月15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8月15日上午,“南京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主题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和“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区举行。第二批共10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接过“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

      8时15分,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在纪念馆公祭广场举行。1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分成两批撞响13响和平大钟。

      “钟声是对死难同胞的哀悼之音,更是警醒之声。”幸存者后代、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天行说,2022年3月23日,他的岳母、幸存者王素明因病去世。8月15日,他和妻子徐宏成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过去的一年中,夏天行自学英语,多次在纪念馆内为海内外参观者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为即将出国读书的南京学子上“行前一课”。

      上午9时,纪念馆为近期去世的幸存者阮秀英、杨静秋、高恒发举行熄灯仪式。纪念馆内的照片墙上记录着登记在册的部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如今,照片墙上的灯一盏盏熄灭,许多参观者驻足于此,久久凝视。“78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看到照片墙上那些灰色的照片,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从浙江温州专程前往纪念馆参观的高中学生陈淑琪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平均年龄超过93岁,历史记忆传承的重任已转交给幸存者后代。

      此次上岗的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共10位,其中年纪最小的是幸存者黄桂兰的重外孙女陶心怡。“我目前在南京艺术学院读书,专业方向是展示设计。我曾多次跟随父母来到纪念馆参观,学习展陈布局,也传承那份历史记忆。”陶心怡表示,她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一代代传下去。

      仪式结束后,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葛凤瑾、周肖燕,中外学生代表、志愿者代表来到展厅中的魏特琳雕像、拉贝雕像和程瑞芳照片旁,为观众诵读《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程瑞芳日记》片段。

      2014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登记工作。2022年,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幸存者后代与幸存者朝夕相处,对战争创伤体验更有‘切肤之痛’,他们在传承南京大屠杀记忆中的作用不可取代。近几年,许多幸存者后代已经很好地接过传承历史记忆的接力棒,他们主动参加纪念馆开展的各种纪念活动。传承这段创伤记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这段人类浩劫中吸取教训,积攒和平力量,阻止新的暴行发生。”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张连红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