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1日 星期五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助力农业现代化 培养数字新农商

    作者:聂洪臣 张立华 侯林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1日 09版)

      农业农村经济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促进农职专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质增效,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自2008年起,以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为引领,以16个国家级和23个省级专业建设及研究项目为支撑,对接农业经营管理核心岗位,对人才培养目标、路径、模式、机制进行优化,形成了一套高水平数字新农商专业、课程、资源及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为黑龙江农业生产经济的迅速发展转型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岗位对接 产教融合 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为促进农职专业提质升级,学校面向全国组建科研团队,对中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高职专科现代农业经济管理、高职本科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展开调研论证,确立了“聚焦新需求、立足新产业、服务新业态、对接新职业、融入新技术”的人才定位,提出了“立德树人、对接产业、多元协同、标准引领、产教融合、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十链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面向行业和职业需求,与就业单位及应职岗位紧密对接,根据培养目标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团队以及实习实训和质量管控方案,保障农职人才供需匹配。

      学校以农业农村产业链、课程链、资源链等有机衔接为切入点,主体参与了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农业经济组织经营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制定;依托“产学研”党建联盟、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等,与农民合作社、用友、新道、浪潮等企业成立经济贸易办学联盟,打造“集团+研究院+联盟+产业学院”数字新农商专业群办学共同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课证融合 校企协同 开启特色培养新路径

      学校以党建引领,开启人才特色培养模式。重视思政教育,创新“五位一体”农职思政育人体系,包括课程、实践教育、第二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爱农情怀养成冰山模型”,通过学思践悟,激发学生“三农”情怀,赓续红色基因;对接农业经理人、数字化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供应链管理师等核心岗位和“1+X”职业标准,通过系列课程和实践模块,依据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对接相关岗位,构建课证融合的“55253”课程体系。

      借助校企协同合作平台,学校将区域内农业农村真实项目、合作企业的经营项目等整合成项目库,融入课程模块和实训基地教学实践中,促使专业与农业生产核心岗位对接,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通过虚实、校内外及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学商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工学结合、学商相融、服创一体,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学校建成农经专业国家级资源库,开发出10门国家级课程和20门省级课程,并建立库库联盟,实现校际共享和学分互认,同时实现校企互兼互聘、结对互学,建成高水平、结构化的“四有四能”数字新农商教学创新团队。

    数智赋能 虚仿实训 产教学训研服创一体化

      为满足培训人才与服务社会的需求,学校进行数智化赋能,开启学商相融的数字新农商培养模式,打造国家级虚仿实训中心,与企业合作,配置数智化软硬件设施设备,构建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核心运营业务场景与实训项目体系,实现产、教、学、训、研、服、创一体化培养模式。

      学校创新“五维融合·三环联动”的人才质量生成机制,构建基于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借助“一体两级双循环”教学质量管控体系,促使专业、课程、资源、基地、团队五维融合发力,驱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辐射并带动了校内财经商贸等专业的协同发展,被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将紧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坚持产教融合,为国家、地区培养热爱“三农”、乐于奉献、擅长经营管理、精于分析的数字新农商,助力国家和地区农业农村经济腾飞。

      (聂洪臣 张立华 侯林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