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s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7日 星期一

    技术挖潜 “风光”无限

    讲述人:宁夏电力设计院能源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规划总工、高级工程师 刘硕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05版)

      【一线讲述】

      从第一台风机在贺兰山下转动叶片、第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在戈壁滩上追光逐日,20年来,宁夏风电光伏产业逐渐从一棵树成长为一片林,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展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宁夏也被国家确定为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看着越来越多“风”和“光”点亮“灯”和“景”,作为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参与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进入新时代,“双碳”目标给新能源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也随之而来。在宁夏,三条优势风带上已遍布风机,戈壁荒漠上出现越来越多光伏电站,加之用地管理日趋严格,剩余风光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否能够支撑未来新能源开发需要?老的项目如何挖潜提效?新的增长空间又在哪里?

      带着问题,我和团队开展了宁夏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潜力研究。在很多人普遍认知里,只要立下风机、支好太阳能电池板,“绿电”就会源源不断产生。事实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有学问,与技术的发展进步紧密相关。就拿风电来说,当前行业正向大功率、高塔筒、长叶片的趋势迅猛发展,而宁夏还有很多风机塔筒高度在55米至75米之间,停留在“1.0时代”。我们开展覆盖宁夏全境的风能资源精准数值模拟后发现,如果塔筒高度增加到100米,全区风电技术可开发量就能比70米高度增加3000万千瓦,实现翻一番;如果增加到120米高度,技术可开发量就能达到70米高度的2.5倍。这意味着,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原本风能资源并不突出的地方也能成为未来开发的热点区域。

      这次研究,我们还通过GIS系统综合叠加风能资源、禁止建设及限制建设区域、已建及在建风电场范围等多种因素,找到了宁夏可优先开发风电的目标区域,算出了每个地市的风电剩余技术开发量,摸清了家底。不仅是风电,光伏开发也有了“指南针”,哪里适合集中式推进、哪里适合分布式推进,都测算得清清楚楚。

      增量空间找到了,存量项目提质增效也提上日程。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宁夏已建风电项目中单机容量1.5兆瓦及以下机组装机规模占比36.6%,这些“老旧小”风场建设时间早,坐拥风资源“黄金地段”,但设备故障率高、安全隐患多、发电效率低。2022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开展老旧风电场“等容+增容”更新改造试点,风电场“以大代小”“腾笼换鸟”拉开序幕。

      不久前,已建成近20年的龙源电力贺兰山第四风电场开始用48台大机组替代80台老旧机组,在不扩大风电场原有范围的同时,平均单机容量提升至原来的5.8倍,总容量提升至原来的3.5倍,大幅提升了风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根据规划,到2025年,宁夏将实现老旧风电场“更新+增容”规模400万千瓦以上,“老旧小”变身“高大上”。

      相信未来在科技创新的持续引领下,大自然赋予的资源优势将不断被挖掘和释放,宁夏新能源产业定会“风光”无限。

      (本报记者王建宏、张文攀采访整理)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