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跨军地治理是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应有之义,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加强跨军地治理对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就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跨军地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党中央对跨军地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军事人才培养、国防动员等方面军地协作深化拓展。
今年3月8日,习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横跨军民两大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体利益协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军事治理理念和方式,以高水平跨军地治理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加强系统治理,统筹战略规划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系统治理主要是指统筹考虑军事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关系,从国家大体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对国家大体系、军事大系统的贡献率,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而不是只注重局部建设、单项建设、自我建设。当前,一些领域军地各自编规划、独自搞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军队编军队的规划、地方编地方的规划,军地战略规划体系不够统筹。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跨军地系统治理,从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层面,强化军地战略规划统筹,军地一体设计、一体推进。
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强军事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战略规划统筹,把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军事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军事建设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国家安全战略大体系。破除阻碍资源要素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自由流动和转化的制度壁垒,形成国家层面军民兼容共用的基础设施基础、人力资源基础、科技创新基础、工业技术基础、信息资源基础、制度标准基础,发挥资源最大综合使用效益。聚焦提升核心军事能力,着眼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健全完善平战一体、应急应战转换制度机制,建立顺畅高效的国防动员、应急应战、行动协同、联防联控等机制,实现军地战略力量的平战结合和综合运用。此次俄乌冲突充分表明,“混合战”“总体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特别是大国战争的基本形态。现代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而且是基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金融、外交等综合实力的整体对抗,谁能最大限度一体运用国家战略力量,谁就能赢得未来军事竞争优势。
加强依法治理,衔接政策制度
法者,天下之仪也。依法治理强调的是任何军事治理活动都要于法有据,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形成崇尚法治、厉行法治的良好氛围,确保军事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加强跨军地依法治理,贯通衔接军地政策制度体系,消除军地政策制度“断链点”,提高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坚持以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目标,以完善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基本制度为突破口,采取立、改、废、释并举的方式,军地联合制定政策制度建设规划,明确贯通衔接军地政策制度的时间表、路线图。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将在国家层面予以明确规范的权益和事项纳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统筹规范或军地以适当方式联合规制,逐步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军地“二元”立法和法规建设不系统、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军地统一立法、守法和执法,建立起军地统筹有力、贯通衔接的法规制度体系。
法规质量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其实施效果。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凡是涉及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大事项,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决策,军地联合组织实施,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无禁止则可为”的法治要求,有效解决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中“协调工作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等问题。
加强综合治理,共享资源要素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综合治理强调的是在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方式基础上,拓展运用协调、协商、协作等多种方式,协同联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各类治理主体在资源、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治理效能。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大体系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多个主体,单一治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手段,综合施策,调动军地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形成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当前,资源要素在军地之间自由流动时有受限,必须加强跨军地综合治理,破除资源要素在军民两大体系自由流动的壁垒,实现资源配置一体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前途也在改革。习主席强调指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当前最紧要的就是适应新体制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优化跨军地治理体制机制,理顺军地综合协调、领域协调职责关系,打通区域协调机制梗阻;建立健全军事需求生成、需求对接、军地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畅通经济科技实力向战斗力转化的渠道和链路;完善跨军地治理法规制度体系,加强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区域等不同政策的衔接配合,形成支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政策合力。
用好用活“两只手”,把顶层规划与底层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优质社会力量参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通过分领域分类别建立军地资源要素共享办法、编制共享目录、建立创新实体、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架起连接军地资源一体整合、力量一体运用的桥梁和纽带,发挥“政策衔接、设施共享、资金融通、技术流通、信息畅通”耦合效应,加速技术、人才、资本、设施、信息等要素在军地之间双向流动和高效配置。
当前,军地信息不对称,“军不知民所有、民不知军所需”,已经成为制约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一个因素。应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条件下,充分运用“数据+”“网络+”“智能+”打通军民两大体系信息交流壁垒,健全军地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军地数据交换平台,推动通用数据互通共享,促进军地资源高效转移、聚合,全面提高跨军地“智治”水平。全军武器装备采购网自2015年上线运行以来,已经成为军工企事业单位、优势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的重要汇集渠道和发布平台,在促进军地信息交流、供需对接和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源头治理,统一思想认识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源头治理就是对治理对象抓住其本源问题进行彻底整治,强调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矛盾问题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前移,把工作重心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在这方面,既不能把国防等价于“军防”,认为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也不能认为“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对利用地方资源“不信任”“不放心”。因此,更新思想观念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先导,加强跨军地源头治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
军地双方都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充分认识到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统一的是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的是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的是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实现的是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这不仅是军队的大事,也是全党全国的要事。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强化国防意识,加强统筹协调,尽好国防建设领域应尽的责任;军队应主动同地方搞好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军事需求对国防建设的牵引作用;军地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同向发力,形成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规范有序的跨军地工作格局。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涉及多个主体的利益诉求,集体有集体的利益、部门有部门的利益、区域有区域的利益、企业有企业的利益,要胸怀“国之大者”,观大势、谋全局,算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军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画强国强军“同心圆”。军地双方应主动牵手,共唱“一台戏”。地方要把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军队应跳出传统的自我保障、自我发展、自成体系的惯性思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
(作者: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 执笔人:郭瑞鹏、郭金星、马瑛、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