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4日 星期五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个结合”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作者:胡振英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4日 10版)

      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甘肃)建设的牵头单位,与14家共同体单位协同合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注重资源整合,全力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智慧教研共同体、实践教学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逐步探索出一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适合时代发展需要、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的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道路。

    共建与共享相结合 构建课程育人共同体

      思政课是系统完备的课程体系,不同学段课程内容各有侧重点,涵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可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学院从全局出发,将共建与共享相结合,推动构建课程育人共同体。

      增进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连贯性。在“思政课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学院多次组织开展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学术研讨会。其中,“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学术研讨会重点围绕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结合路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推动分散化教材内容向一体化教学内容转化。同时,学院还与天水师范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临夏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金昌市教育局、白银市教育局等单位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通过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与现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大中小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打破学段之间在教学方面的壁垒,避免课程内容简单重复和顺序倒置等问题。

      增强同一学段思政课的互补性。学院与甘肃省内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在坚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推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与此同时,学院还结合合作共建单位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重点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程重点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打造智慧教研共同体

      学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一体化模式打造智慧教研共同体,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组织思政教师围绕教育教学相关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焦点攻关、重点突破,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学院和各合作单位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共同提高,促进整个教师队伍教研能力的整体提升,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搭建智慧教研平台。学院依托“政治学原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马列经典著作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际政治学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省级教学团队,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学院还组织教学名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研活动,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互学互鉴中拿稳“接力棒”,在集思广益中跑好“接力赛”。

      开展“大手牵小手”教研活动。学院持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本科+各学段”的纵向衔接模式,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分别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展教学,通过同备一堂课、同讲一堂课、同评一堂课等活动,在相互沟通中使小学的“故事链”、中学的“逻辑链”、大学的“问题链”有效衔接。同时,学院还协同多所中小学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相关问题,深入探讨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一体化的队伍建设、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一体化的内容贯通,形成特色化系统化联合教研课题,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方案和思路。

    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建设实践教学共同体

      实践教学是连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抓手,是开展体验式、参与式、浸润式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大数据时代,学院聚焦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建设实践教学共同体,让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实践活动,带动实践教学资源互相融通。实践教学共同体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构建“现实+虚拟”双支撑实践教学平台。学院依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平台(西北师范大学),与拥有VR实验室的共同体单位合作构建思政课VR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置身于“真情实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让思政课“活”起来。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搭建“西师马院”微信公众号,常态化开展“西师小红马”系列云宣讲等活动,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

      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共享。近年来,学院立足地区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成功获批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西北师范大学),建立了共享共用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机制,从而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贡献力量。此外,学院还成立了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结合不同学段特点,深入区域内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理论宣传到结对帮扶,再到定点支教,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显著加快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进程。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共享优质师资,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保障。学院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为解决思政课教师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助力,着力推动思政课贯通式、均衡化发展。

      培育思政课“领头雁”。作为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卓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西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扎根陇原大地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同时,学院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等机构,培训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骨干,为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思政课“大队伍”。学院积极组织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教学名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结对,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学习共同体”。学院实行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共建共创计划,与合作单位联合举办培训研修、联合开展教学研讨、联合组织教学展示、联合实施实践研学,重点培养一批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领军团队,孵化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骨干团队,有效促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未来建设过程中,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承“明道信道、守正创新”的院训,充分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甘肃)建设牵头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调动协同共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推出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为深入推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工作平台、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

      (作者:胡振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