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1日 星期二

    吉林农业大学:坚持核心素养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作者:孙冬梅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1日 10版)

      作为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勇担农业大学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坚持核心素养导向,聚力改革发展,聚焦质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为吉林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吉林省“订单式”农科生首批实施单位,学校始终秉承“明德崇智 厚朴笃行”的校训,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明确为农业、农村、基层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学校紧盯吉林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突出“复合型、高素质”育人标准,聚焦“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厚植“爱农兴农”情怀、打造行知合一培养模式,学校构建起具有吉农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了15万余名优秀学子。

      学校成立吉林省新农业工匠学院,积极开发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技能培训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把工匠学院建成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业态的技能素质提升基地、实用技术创新基地、成果孵化展示基地。农业工匠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着力培养适应吉林省“三农”发展的新型工匠,为助推乡村振兴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典范样板。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刻解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学校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实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爱校荣校”主题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激发学生知史爱校、投身“三农”的情怀;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提高人文素养。

      学校从认知、情感、行为和机制四个方面下功夫,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劳动教育立德、增智、健体、育美。学校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学校努力突破专业技能培养的局限,以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举办多届创业实践推介展,开展创业体验周活动,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发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展示推介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建强人才培养队伍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着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通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学校不断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依据不同学科的发展需要,学校实施多元化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指挥棒”作用;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提质理念,积极参加吉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省内外各级教学竞赛,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为全面促进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孙冬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