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滨州经开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工作作为育才的创新举措,从由政府部门负责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过渡到由企业自主开展评价,并进一步将评价范围扩大到由有资质的企业开展人才分类自主评价,评价范围由高技能人才扩大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将评价权交给企业。两年来,27家备案企业自主评价高级工1500余名;由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产生的具有市级称号的人才共30余名,发放人才补助120余万元。
“一企一策”精准“评”。备案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工作的企业,全部成立企业人才工作评价委员会,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自主确定评价工种类别,制定评价工作方案,明确评价目的、原则、标准、流程等内容,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全程监督,确保评价结果公开、公平、公正。
“结果运用”政策“奖”。根据政策规定,企业自主评价的高级工全部落实职称工资待遇;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的人才类别与市级人才工程相衔接,根据不同人才称号每月可享受1000—6000元政府津贴,并享有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引导企业提高薪酬待遇或给予奖励,支持各类人才参加业务进修,提升学历和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实绩导向”大胆“用”。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工作实施以来,员工主动研究解决技术难题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工艺革新的步伐越来越快,对产业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22年全区共获批国家专利47项,其中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获批17项,并完成成果转化6项,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人才分类自主评价权交给企业,有效打破了对人才学历、论文、薪资等方面的限制,满足了企业在关键岗位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更多专利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充分调动了青年人才的积极性,有效激活了企业和人才两池“春水”。
(作者:王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