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8日电(记者李韵 通讯员许经天)暑假期间,北京的博物馆新展频出。从25日起,公众走进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展览馆,便可看到“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50周年纪念特展”。
这是一场特别的展览,是一场为纪念半个世纪前的展览而举办的展览。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铜奔马、马王堆、长信宫灯等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发现相继出现,引发世界轰动,世界渴望更多了解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在这一背景下,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于1971年开始筹备,并于两年后在法国首次展出。1973年至1978年,展览先后在法国、日本、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4场,观众超过650万人,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国际影响。对外展览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浓缩。回望五十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这是我国文博工作者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懈努力的一段奋斗历程,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交流辉煌历程的一段文博见证。
半个世纪后,“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50周年纪念特展”亮相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展览馆。主办方从世界各地征集了一批真实记录展览从筹备到展出的历史照片,以及入场门票、观众留言簿、报刊剪贴等珍贵实物,向观众再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展览还制作了口述史采访视频,对参与过当年展览筹备的老专家、学者进行了独家专访,配合多元的展示手段使展览更充实、丰富。
本次展览由序厅、三个部分和尾声组成。序厅通过当年的影像资料介绍了举办出土文物展的历史背景。第一部分“光荣使命,破冰前行”,全面展示了“出土文物展”从队伍组建、展览筹备,到开幕盛况以及巡展反响。第二部分“继往开来,走向世界”,以数据、图表、照片、实物多种形式反映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文物展览数量不断增加、地区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高的繁荣景象。第三部分“踔厉奋发,时代新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对外交流打开的新局面,取得的新成就。重点展示了自2013年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重要文物展览。尾声采用寄语视频形式,展望未来,并以常沙娜先生题写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结束展览。
据悉,“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50周年纪念特展”,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华协珍品、华文观唐、中创文保、中比博展、博物馆头条协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