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逆全球化”挡不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

    作者:周嘉昕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28日 11版)

      【洞 察】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在今天为什么会遭遇逆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要求我们自觉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分析研判当今世界交织叠加的多重挑战,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这一科学判断,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提出分工和交往的扩大,特别是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世界市场,形成了世界历史。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内在蕴含着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科学含义,区分“全球化”概念的不同用法,揭示西方学界的一些错误观念和认识。回顾学术史,“全球化”这个概念的广泛使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新世纪以来,围绕“全球化”的学术讨论成为热点话题。一般认为,作为系统的学术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全球化”概念,是美国学者莱维特在1983年发表的《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也有学者注意到,1970年意大利左翼刊物上发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球化进程》一文已经在批判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个概念。这提醒我们:在西方学术话语中,“全球化”概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指向,即与新自由主义兴起相关联的“资本全球化”或“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今天,我们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既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的自觉坚持,也是对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关于2000年前后“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我们人民——面向21世纪的联合国》中指出:“很少有个人、团体或者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悬殊差异。”这种带来悬殊差异的“全球化”,在美国学者斯蒂格里茨看来,其规则的制定者其实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大企业。而加拿大学者帕尼奇则将这种“全球化”定位为帝国主义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反全球化”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方式出了问题,它根源于“资本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转移和转嫁,及其所导致的不平衡现象。

      “逆全球化”特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发生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调整、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变化。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治理中单边主义加剧,全球供应链出现被动断裂和主动脱钩,某些发达国家极端政治倾向加重、国家安全概念泛化、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抬头。从根本上说,所谓“逆全球化”是“资本全球化”内在矛盾激化的产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非但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反倒是通过金融输血加放水、贸易和科技壁垒等手段,为大企业和金融垄断资本保驾护航。在西方世界,当金融垄断资本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助推保护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而采取脱钩断供时,“逆全球化”从暗流涌动到抬头加剧的转变也就随之发生了。

      我们之所以警惕、反对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是因为“逆全球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食利者阶层为了维持自身垄断地位,继续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攫取超额利润,操纵国家机器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其实质毋宁说是“资本全球化”的自我调适。

      “逆全球化”策略的实施,不仅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在慌乱中直接“打脸”西方发达国家此前推行的“资本全球化”策略、宣扬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更进一步,“逆全球化”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任其发展,只会加剧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在发达国家内部,这种“逆全球化”非但没有消解各种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利益分化,导致了社会撕裂。在国际范围内,这种“逆全球化”一方面通过矛盾的转移和转嫁,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遭受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动荡;另一方面甚至通过直接挑动对立对抗,造成了地区冲突和安全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分工交往扩大、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形成所产生的客观产物。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当。人类社会面对的问题在于,应该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把握历史大势、基于自身经验,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今天,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这既是中国努力的方向,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作者:周嘉昕,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