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来了】
蜿蜒的步道两旁,绿植错落有致,老人在打乒乓球,孩子在踢足球……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犀和社区运动角,形式多样的健身器械、塑胶跑道、篮球场等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在这里都能享受运动、休闲的便利和乐趣。
“我们通过问卷调研,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将足球场周边的水泥路改成塑胶跑道,并利用场馆中间的闲置空地,设置了乒乓球区、老年活动区以及儿童运动、嬉戏的微空间。”犀和社区党委副书记黄杨顺告诉记者。
开放的运动空间,点燃了居民运动的热情。近年来,犀和社区先后成功举办了“邻里杯”“轨道杯”“足球嘉年华”等一系列足球比赛,并结合“爱成都,迎大运”系列活动,开展了趣味运动会、社区运动节、犀和足球小将公益培训课等,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同样,在郫都区三观社区,为了给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健身体验,该社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建设了体育综合体,设置了8人制足球场、室内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内乒乓球场、体育健身器材、全天候塑胶跑道等体育场地,真正把运动场建在了市民们的“家门口”,给大家带来了更丰富的运动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运动热情。
如何充分挖掘现有空间潜力,实现城市剩余空间的再生利用,让“小”空间也能发挥“大”作用?2021年,成都出台文件,计划用3年时间分批次完成600个剩余空间打造,将城市中的“边角余料”,有序规范地变为“金角银边”。
成都还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编制发布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利用城市闲置空地、“金角银边”等布局多样化便民运动空间,营造“一社区一品牌”的运动生活场景,打造社区运动角示范项目212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400余个、社区级智能健身设施示范项目111个,让市民享有更多更方便的运动空间。目前,成都已先后培育出“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等具有城市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
“郫都区充分利用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等,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对全区7个点位实施小游园、微绿地打造,让体育赋能城市闲置空间,为市民群众打造近距离体育生活圈,让市民在绿色的运动场景中感受生活,感知幸福。”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139.84万人口有365.594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2.61平方米,加上正在建设的科创体育创新园等,郫都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将继续增长。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