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队伍研修培训等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挖掘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蓝色海洋的“特色印记”思政资源,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于2020年12月建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共同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共同体”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研共同体”,2022年12月荣获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2023年1月获批“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
聚焦“全层级”联动 确保体制机制“立”起来
学校践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与海南大学、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海南中学、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等多个单位定期研讨沟通,构建“全层级”联动机制,推进层级协同,打破学段壁垒,将大中小三个学段进行一体化整合,充分运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红色资源、生态宝岛、物种宝库、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南繁种业等独特资源,常态化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形成校内校外“双联动”机制。
学校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以课程思政为干线、以项目为驱动、以实习宣讲为反馈载体,在校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院、宣传部等多个学院和部门的内联动。为加强“小课堂”与“大社会”的联系,学校与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科技馆、海南省农垦博物馆及航天、国防、海洋等教育实践基地互通互助,围绕同一实践教学主题,通过大学生“三下乡”、中小学生研学、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学段学生自主制作微课件、微党课、微电影,推出科技馆里的思政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及其他各类教育实践基地主题思政课,使得蕴含思政课教学因子的外部资源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外联动。
聚焦协同创新 确保课程体系“联”起来
学校秉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理念,以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为抓手,不断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实现构建优质课程的重要目标。
2023年5月17日,学校依托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议研究基地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会。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教学展示、专家点评、大中小学老师交流互动环节,小学的“故事链”、中学的“逻辑链”和大学的“问题链”鲜活地展现出思政课在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学校在原有的集体备课制度上持续创新,凝炼能够凸显琼崖历史韵味和新时代自贸港风貌的一体化教学主题,致力于让一体化备课“实”起来,互动形式“活”起来,区域特色“亮”起来。
学校计划牵头编撰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题教学案例系列丛书,集结已有教学成果,形成具有“自贸港味”的思政课教辅材料,推动海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索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再到新的实践,保证一体化建设常态、长效。依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和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学校每年组织一批专项课题申报工作,鼓励广大思政课教师相互合作,积极将思政课教学中的思考转化为研究成果,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大中小齐发力、教与研同频振的良好局面。
聚焦培训研修 确保教师队伍“强”起来
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建立“高校示范+学段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培训体系,着力培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科研骨干,实现教师队伍提质增效。
学校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的带动作用,整合其他共同体单位力量,每年举办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学校积极组织“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项目,开展互动交流培训。“双五百”项目构建了以海南师范大学为平台,以各市县教育部门、教师研训机构为依托,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脱产研修相结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模式,助力乡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自2006年实施该项目以来,学校每年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秀实习生到各市县中小学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在岗教师到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脱产学习,着力培养、培训符合“六要”标准的好老师。
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学校将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多方开发教育资源,培育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做出海南特色,形成海南模式,贡献海南智慧,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更多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优秀范例。
(作者:张 欢 高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