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70余年办学传统,始终秉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在党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思政教改过程中,学院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活用信息化技术 打造沉浸式思政教学课堂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和运用信息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育人为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场景多元化的教育改革路径,促进思政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内容改革,提升思政教学吸引力。基础先行,配套为先,学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利用数字图书馆、智慧教室、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航天馆等丰富资源,为构建思政教学智慧课堂奠定扎实基础。
学院以智慧校园项目为先导,打造双屏智慧教室、多屏讨论大教室、慕课课件制作教室等多元智能化教学课堂,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教学环境的赋能作用,拓展思政教学空间,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多维思政课堂。此外,学院以智慧平台为载体,探索新媒体互动式教学新模式,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频次和效果,引导学生在开展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多视角发现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激发思政教学“原动力”
为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服务和支持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成长成才,学院着力构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于2022年6月成立教师发展分中心。教师发展分中心明确职能定位,统筹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与特色,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优化培训模式,创新培训举措,丰富培训资源,引导思政课教师树立崇高师德师风,锤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能力,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助推学院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发展分中心与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密切配合,为教师提供更高效、更暖心的个性化服务。分中心积极搭建培训实践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师发展服务品牌,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优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此外,学院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与师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研讨。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做客教师发展分中心第一期活动,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浅谈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为题,为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围绕人类面临的挑战、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等议题进行专业论述,与会教师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开展学术调研交流 促进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
为促进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院校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就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人才培养、思政课教学、社会服务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为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人才、共同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组织“政青春”宣讲团前往佳木斯市桦南县、南岗区荣市街道铁岭社区等地区开展宣讲和调研,让师生走进基层,了解乡村、社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调研中明确新一代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以调研为基础全面改革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专业理论,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开展多元实践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学校外与校内、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发展,将思政小课堂扩展到社会大课堂。学院立足优势教育资源和地方发展需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组建“新时代哈工大青年筑梦实践团”,先后赴浙江嘉兴、福建福州、湖北武汉、陕西延安等地开展走访式社会实践。实践团的青年学子实地走访历史陈列馆、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革命旧址等红色社会实践资源,亲身感悟红色沃土中的历史文化和思政元素。学院组织实践团以观看纪录片、开展座谈讨论等方式推进学习实践,边走边学、学讲结合,以青年视角丰富理论学习内涵;录制系列青年宣讲微课,用青年声音讲述沿途所学所得,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丰富的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赋能,让学生在学习与考察中感悟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从实践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职责和使命。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开展思政教育改革有助于厚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跟教育改革趋势,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思路,优化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在校内外开展丰富多元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赋能思政课堂,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带动思政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优秀人才。
(作者: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