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宁夏平罗:“休眠”宅基地成乡村振兴新空间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18日 10版)

      夏日骄阳炙烤大地,但在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的石嘴山市平罗县,对于黄河水润泽下的万亩腴田而言,这意味着充足的光合作用。位于城关镇小兴墩村的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芹菜、香菜、甘蓝等蔬菜在各自地盘上铆足了劲儿生长,越夏番茄尤其抢手,刚下枝头就被外地客商盯上了。

      “前两年村里腾退闲置宅基地入市交易,合作社以50多万元拿到小兴墩村的9亩多地建了仓储冷库,还通过不动产权证抵押贷款发展智慧农业,现在高端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一千多亩了。”合作社理事长蒋洪波告诉记者。

      “休眠”已久的农村闲置宅基地腾退收储后盘活利用,竟能释放如此大的经济价值?

      没错!当下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各地都在探索解决农村“空心化”带来的土地大量闲置问题。“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农村闲置宅基地越来越多,有的村子空置率高达70%,一边是闲置土地资源浪费,一边是现代农业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非常紧张。”平罗县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主任顾思伟告诉记者,面对双重矛盾,从2020年开始,作为全国首个集成农村改革试点县,平罗县通过确权颁证、产权自愿有偿退出转让、入市交易等,盘活闲置宅基地,为乡村振兴腾出发展新空间。

      走在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的街巷,零星的玉米地块串联起三五成片的庄点农户,晚风吹来,玉米叶片在金色的夕照下沙沙作响。“这些巴掌田是腾退宅基地复垦的,原来都是十多年没人住的老宅子,房屋破旧、院落荒废,一下雨整条街都是泥水……”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刘毅告诉记者,原来的宝丰村不仅村容村貌看不过眼,集体产业也很“干瘪”。

      这几年,农村土地改革在平罗县试点推进,宝丰村看到了转机。“政策允许房屋产权自愿有偿退出,腾退的房地收储后可以复垦耕地或者通过权属置换发展产业,政府还支持入市交易。”刘毅和村干部们挨个儿给离乡已久的村民打电话做思想工作,30多户村民陆续腾退了共68亩的闲置旧宅院,每户根据房屋的结构、成新率等拿到了相应的补贴款。政府还给那些无偿退出宅基地暂不建房的农户颁发了资格权证,作为今后无偿使用宅基地的依据,确保农民“退得出、回得来”。

      腾退收储的土地如何“生金”?宝丰村把眼光转向了市场,52.81亩地入市交易300多万元,引入一家菌草科技公司,发展菌草全产业链项目。依托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村集体整合资金建设了自己的菌菇种植示范产业园。如今,菌菇一茬接一茬,收菇的客商络绎不绝,去年11月刚建成的温室大棚,收益已超过50多万元。

      据了解,自平罗县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来,共实施25个“空心村”1125宗闲置房地退出整治,清理腾退建设用地近3000亩,累计入市交易土地161宗1588亩1.14亿元,村集体分享增值收益3893万元,实施农村产业项目110个,促进了土地增值增效、农民和集体增收、产业集聚升级。

      土地有了,资金来了,越来越多“新农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以前没地方建仓储,打下的粮食不管价格高低只能就地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后,我们交易了10亩地建晒场和仓库,现在1000亩稻旱轮作,行情好得很。”平罗县通伏乡通城村的绿康林家庭农场负责人周生林眼中透着自信的光芒。

      盘活闲置宅基地,在重构农民生产生活空间、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还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无人机镜头里的平罗县姚伏镇灯塔村,白墙青瓦掩映在绿树间,点缀着绿油油的连片良田,仿佛一幅田园风景画。“不光看着美气,住着也舒心呐!以前庄子上孤零零没几户人家,晚上出门都瘆得慌,厕所还是露天的,冬天取暖全靠烧煤烧柴。现在水电气都通了,出门就是平展展的油路,羡慕人呢!”村民樊正伟连连感慨。

      空置率高的村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代价太大,很难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其实,早在“十二五”期间,宁夏就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将南部山区的移民群众“插花”安置到平罗县退出产权的农民所在村组,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平罗县结合村庄规划编制,对保留村庄填空做“加法”,不保留村庄退出做“减法”,将144个行政村1092个自然村优化调整为52个集聚提升类中心村、127个城乡融合类村庄、440个整治改善类基层村和379个搬迁撤销类村庄,建设12个“中心村”和“一村一庄”示范点,打破村组界线,实行租售并举,鼓励已退出房地和有退房意愿的农户向中心村集聚。

      “政府统一规划中心村,我们通过征求村民意见,确定了6种户型供村民选择,想住楼房有小二层,想住小院也能满足,不少离开村子很多年的老人又回来了!”灯塔村党支部书记毛金凤深有感触,曾经形散心散的村庄越来越“聚心”,灯塔村又成了大家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顾思伟告诉记者,下一步,平罗县将继续探索引入市场和企业,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大活力。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