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

    新研究解析白垩纪琥珀化石丰富的原因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17日 08版)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琥珀就像“时间胶囊”,将上亿年前的地球生物呈现在现代人面前。近日发表在《地球科学评论》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含有生物的琥珀化石在白垩纪某个阶段特别丰富,可能由当时气候变暖、火山活动频繁、海平面上升等因素所致。

      琥珀是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化石。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说,在距今约1.26亿年至7200万年之间,即白垩纪前期的巴列姆期到晚期的坎帕期,全球树脂产量和沉积量都特别大,同期地层里的琥珀十分丰富,他们将这个约5400万年的时段称为白垩纪树脂时期。

      研究人员说,比白垩纪树脂时期更早期的琥珀非常稀少,而且很少包含生物;白垩纪结束后琥珀数量明显下降,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发生前不久近乎消失,这段“空窗期”持续了几百万年,直到6100万年前的新生代地层中才开始出现新的琥珀。

      白垩纪树脂时期产生的琥珀遍布全球,最为密集的地区在北半球的劳亚大陆,以及南半球冈瓦纳大陆的北部边缘。这些琥珀有一些共同特点,例如全都来源于松柏等祼子植物的树脂,尽管该时期被子植物已经开始繁盛;琥珀所属地层中通常含有丝炭,即植物燃烧之后埋藏形成的丝状煤岩等。

      研究认为,白垩纪树脂时期全球气候温暖湿润,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较高,频繁的火山活动促进气候变暖、改变大气成分,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松柏类植物生长,高纬度地区也有茂密的森林。生物活跃、病虫害增加使树木分泌更多树脂。当时的气候条件还导致野火频发,促进树脂的产生与埋藏。海平面上升使许多内陆低地被水淹没,土层中的石化树脂被水流冲刷、搬运,进而沉积形成琥珀矿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