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

    古老乡愁融入城市记忆

    讲述人:浙江省龙泉市名城保护中心副主任 项民宪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17日 07版)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龙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核心的部分,承载了一代代龙泉人的乡愁。

      在岁月流转中,街区整体建设、设施道路逐渐老旧,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差。2018年,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始改造提升,我们围绕打造“老年人的记忆、年轻人的时尚、外出龙泉人的乡愁、来龙游客的必游地”这一目标,着力下好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四步棋。

      因风吹火、照纹劈柴,才能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立足于街区特有的建筑风貌、结构、肌理、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传统商业生活业态,我们编制了街区总体规划及市政管网、消防、发展研究和业态规则等专项规划,街区的保护利用工作有了路线图和对照表。

      改造过程中,各部门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江边、后里边,先西边、后东边”的时空顺序,渐进式开展工作。先从基础设施开始,然后进行危旧房改造和区块立体整治,逐渐从龙泉溪的溪边向核心区块推进。

      危旧房综合治理与住户息息相关。由于这里户与户紧挨着居住,住户间产权纠纷比较多,我们便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疏通,解开大家的“思想疙瘩”。房屋修复好后,老街坊们看到自己的老宅不仅环境更好了,而且充满了记忆的味道,不由得喜笑颜开。目前,我们已经修缮完成219户危旧房,还有129户正在进行设计、修缮。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不断挖掘老建筑、老街区在当代的实用性,把它们的活化利用与文化惠民活动相结合。比如,马鞭厂修复后建成了“古城记忆”展览馆,目前,还在打造以“龙泉喜事”为品牌的5A级特色婚姻登记处,以现代方式呈现不同时代的婚俗美学。

      如今,西街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城市新地标,人气也旺起来了。除了活态传承剑铺、瓷铺、打铁铺、弹棉花铺等老字号,我们还引入了青年文创、阅读空间、中医药馆等新业态,一个“文化+旅游+商业”的复合型历史文化休闲街区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塑造着新时代龙泉人的城市记忆。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苏雁、龙军、禹爱华、陆健、陈建强、刘茜、李晓东、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李明、崔建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