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9日 星期日

    为战育人 敢打硬拼

    ——记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包学兵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杨鑫鑫 孟佳琦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9日 07版)

      【知识·军旅·人生】  

      “做以身作则的党员,带团结奋进的集体,学英勇顽强的楷模,当敢打硬拼的士兵。”回顾33年从军、27年从教的奋斗历程,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包学兵,兑现了入伍时对自己的承诺。

      毕业时,听说有留校任教的机会,包学兵第一个报了名,经过层层考核后最终成为一名军校教员。倏忽间,包学兵从教已经27年。他常说:“选择了当教员,就选择了为战育人阵地,就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教书育人上,要一心把书教好、把课上好。”

      研究生学员王磊,本科就读地方高校,来学院之前在基层一线工作,专业理论底子比较薄,完成学位论文的进度比较慢。“导师为了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带着我一起参加演习,让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收集数据,还协调我到多个单位调研搜集素材。疫情期间,导师每周都要电话进行远程指导。”毕业之际,王磊的论文得到专家高度评价,还被学院评为“四有”先进个人。如今,回想起来,王磊对导师包学兵充满感激。

      近6年,国防大学校院两级强力推进教育训练转型升级。根据改革需要和教学安排,包学兵放弃了主讲多年的优质课程,转而准备一个全新方向的课程。为了把新课讲好,包学兵从基本理论学起,整天泡在图书馆,遇到问题就找全军相关领域专家请教,还主动请缨加入相关课题研究组,了解掌握更多更前沿的信息。

      2019年,包学兵借着到成都联教联训的机会,深入考察调研了某部的后装保障情况,从运投到物资,从维修到卫勤,最后对这支新质力量的有关情况了如指掌。这个单位的保障部长半开玩笑地说:“你对我们后装保障的熟悉程度,已经超过了我这个部长。”正是这些宝贵资料,使包学兵讲授的专题贴近部队、充实鲜活。作为学科建设和教学一线的骨干,包学兵参与开创、主讲多门主干课程,积极参与多期联合勤务中级指挥培训班等重点班次拟制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等工作,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军校教员的研究方向,应聚焦实战,打仗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讲授什么。”这是包学兵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始终如一的坚守。他承担的所有课题都是围绕“战”来谋划的,不仅立足于备战打仗来定选课题,还将研究成果拿到演习实战中进行运用和验证。

      在做一项关于高原地区的研究课题时,包学兵带领团队利用参加演训机会,把课题带到高原,在演习中采集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为更真切感受海拔高、紫外线强度高、温度低、气压低、空气含氧量低的“两高三低”恶劣环境对部队后装保障带来的特殊考验,包学兵三上高原收集和验证相关数据,与一线部队官兵同吃野战自热食品,同住野外帐篷,实地体验环境,收集到的宝贵资料有效支撑了课题研究和课程讲授。

      凭着这股敢打硬拼的劲儿,包学兵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期间,带领教研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繁重任务,不仅在教学科研、服务部队、重大演训等方面站前排、打头阵,而且在队列训练、在岗学习、体能考核等活动中争第一、立标杆。他所在的教研室被评为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2年被评为学院“四铁”先进单位,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杨鑫鑫 孟佳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