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王惠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10版)

      本报青岛7月6日电(记者刘艳杰 通讯员王惠)7月6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标志着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已具备开关运作条件,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再增新平台。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是山东省第14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青岛市第5个综合保税区,同时也是山东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规划总用地1.44平方公里,邻近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货运区和上合国际枢纽港,海陆空铁物流联动优势明显,同时叠加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优势。

      “我们将提供口岸、贸易、物流、便利通关等服务,推动综合保税区新政落地见效。同时,深入研究促进外贸外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政策,探索与上合组织国家深化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将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转变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青岛胶东机场海关综合保税区监管科科长丁青峰介绍,该关将进一步加强关地协同配合,积极推进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突出上合特色、空港特色、渠道特色,与青岛市其他综合保税区实现错位发展。

      据悉,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于2022年2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2023年3月通过预验收。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坚持智慧赋能、科技助力,通过“黑科技”打造智能隔离监管的“铜墙铁壁”。389个音像采集器、18块智慧屏构建的“云上监管”平台,成为海关监管服务的“眼睛”和“耳朵”,实现区内实时监控无死角。在综合保税区卡口,10个视频监控设备与地磅、辐射检测仪等组成的车辆查验系统,与海关数据关联,为进出区货物精准“画像”。下一步,还将探索实施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机场货运区、上合示范区海关监管场所之间“一次查验”通关模式,全面提高查验作业效率,降低企业物流作业成本。

      按照“边建设、边招商”的工作思路,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聚焦国际物流和贸易、集成电路、航空维修制造、融资租赁和交易研发等高保税政策功能匹配度产业,严格入区标准,开展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十多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保税展销等多个领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