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

    范仲淹与青州

    作者:李森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15版)

      提起一座城市,许多人会最先想到和它有关的历史名人。

      青州位处齐鲁大地腹心,历史悠久,乃著名的华夏古九州之一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宋时期,青州作为京东东路首州和安抚使司治所,已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东方大都会。朝廷十分重视知青州人选,所谓“海岱之区,地望攸重;岳牧之任,邦选甚隆”。于是,涌现出一批结缘青州的历史人物——寇准、曹彬、王曾、夏竦、富弼、范仲淹、文彦博、庞籍、欧阳修、赵抃、曾布、刘挚、黄裳。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的到来最使古州增辉。

      范仲淹一生以身许国,戍边西北抵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变法,建树卓越无须多言,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他永久的丰碑。范仲淹主政青州,是写出《岳阳楼记》五年后,已是六十三岁高龄,这里是他人生仕宦的终点站。其在青州,前后不过一年,却多惠政。一是面对青州灾荒,奏请朝廷留足一年军粮,其余全部赈灾救民。二是青州百姓田赋需运博州(聊城)交纳,范仲淹将田赋折价,派遣官吏携款前往博州购粮代交,不仅免除青州百姓长途运输的劳苦,而且发还了剩余钱款,“青民因立像祠焉”。三是传说当时青州流行红眼病,范仲淹用醴泉水熬制草药,控制住了疫情蔓延。范仲淹展现了一位尽心尽力、不负苍生的父母官形象。

      明正德年间,大藏书家、左佥都御史邵宝赋诗《赠户侍王德华分赈东行》,语重心长地提醒即将出京赈灾的挚友——户部侍郎王琼:“燕山东去马骎骎,百姓应知使者心。野有赭衣人似兽,途多菜色米如金。天开岱岳增新观,春到甘棠复旧阴。若过青州须吊古,范公祠下石泉深。”在邵宝心目中,自京城赴山东遥遥千里路途,唯有青州范公祠分量最重,是最该凭吊的名胜古迹。

      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游历齐鲁,来到青州,不忘拜谒声名远扬的范公祠。这位志士痛惜大明亡国悲剧,咏出一首《范文正公祠》:“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已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顾炎武不胜感慨明朝没有像范公这样的卓越贤臣抵抗外族侵略,保卫社稷,并表达了见贤思齐之心。源出顾氏思想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闪耀着震烁千古的爱国情怀,足以壮华夏民族魂。

      范公辞世六七百年后,远在京城励精图治的雍正帝高度评价这位青州知州的历史功绩:“如范仲淹之治青州,广施惠政,溪泽忽涌醴泉,此皆载在典籍,信而有征者,并非朕褒扬。”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934年春,风尘仆仆的冯玉祥来到青州范公亭,他壮怀激烈,手书对联一副并刻石纪念:“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自北宋以降,范仲淹的人格魅力长久地熏陶着青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州人胸怀天下,自强不息。正德至崇祯百余年间,青州英贤辈出,官员中位至六部尚书的朝廷重臣即有陈清、陈经、石茂华、王基、邢玠、冯琦、钟羽正、赵秉忠、董可威、曹珖十人之多,极一时之盛,成为青史新奇观。

      现青州著名的范公亭公园,实发轫于范仲淹知青州时。公园建筑主要包括范公亭、范公井和范公祠,其中井亭一体,又称“范公井亭”,范公祠则系当初青州百姓为感念范仲淹体恤民情而建的祠堂。三者于历史上屡经兴废,今主体建筑为清末民初风格。公园内唐楸宋槐,枝繁叶茂,亭祠错落,景色宜人。北宋王辟之在所撰《渑水燕谈录》书中记有范仲淹主持修建范公亭、范公井的过程:“皇祐中,范文正公镇青,龙兴僧舍西南洋溪中有‘醴泉’涌出,公构一亭泉上,刻石记之。其后青人思公之德,目之曰‘范公泉’(后称‘范公井’)。环泉古木蒙密,尘迹不到,去市廛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自是幽人逋客往往赋诗鸣琴,烹茶其上。日光玲珑,珍禽上下,真物外之游,似非人间世也。”

      范公亭公园虽处青州南洋河谷洼地,却是一片精神高地。范公去后千载,青州人仍对他一往情深。一代伟人范仲淹,与范公亭、范公井、范公祠同垂不朽。

      (作者:李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