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2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外国前政要、各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出席,围绕“求共识、促合作、稳秩序、护和平”主题进行讨论交流。本届论坛的大会议题包括“构建中的国际新秩序”“发展中的多边主义”“大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作用”“变革中的地区合作”等,小组讨论的议题涵盖“亚太安全:挑战与出路”“中欧关系:提升战略互信”“‘一带一路’合作:绿色和数字转型”“上合组织务实合作:机遇与挑战”等。
“脱钩和去风险等概念不仅削弱了全球金融关系,更是一种政治武器,目的是阻止国际舞台上新参与者的崛起。”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夫表示,尽管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有所弱化,但世界不同地区依然存在深度相互依赖。切断世界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不切实际,试图再次阻碍国家间交往是不合时宜的。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便是新形式的保护主义,比如针对中国的遏制政策。抚平经济全球化的裂痕需要进行全球治理改革,以打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必要在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寻求共识,让所有的国家都能从全球创造的财富中获益。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前秘书伊万诺夫认为,冷战期间虽然苏美双方意识形态不同,但仍保持沟通以管控风险,而目前各方沟通渠道不畅,使得国际形势可能比冷战时期还要危险,急需对话来避免误判,急需多边主义来应对全球挑战。多边主义并不是走向权力中心的竞争,而是为了共同的安全和发展走向合作和团结。多边主义是众多不同的国际行为者之间建立信任的一种方式,即使这些行为者的利益有时不一致甚至明显不同。多边主义机制可以为相对弱势的参与者提供机会,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秉持多边主义对于强势的参与者来说也是机会,可以使其更加文明地展现领导力,从而减少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干扰。
印度前外交秘书萨仁山表示,当前全球问题相互交织,而且越来越突出,比如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这需要全球性协调性行动来应对。各国需要携起手来,以有效的多边主义方式,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来一起应对挑战。我们需要正视分歧和矛盾,让国际组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据悉,世界和平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非官方年度国际安全论坛。
(本报北京7月3日电 本报记者曹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