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7日 星期二

    书屋很美,自带诗情画意

    讲述人:湖南省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村民 卜雪斌

    作者:本报记者 禹爱华、龙军 本报通讯员 曹灿采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7日 05版)

      【一线讲述】

      我是清溪村村民,今年51岁。我的房子就在村里一大片荷塘的边上,入夏,风轻轻一吹,荷影摇曳,最为诗意。

      把家变成书屋,我是清溪村的第一人。2020年中秋节,在江西九江当矿工的我回到清溪村。那时的清溪村刚兴起“乡村旅游”热,我决定留下来,将会客厅改成擂茶室。得知村里要建书屋,当左邻右舍还在犹豫不决时,我第一个报名,争取到立波清溪书屋,成了一名书屋管理员。我把一楼会客厅打造成书屋的阅读空间,另一部分根据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元素还原旧时清溪村农家场景。二楼则供自己和家人居住。

      早上红彤彤的太阳从重重叠叠的山峦处升起,傍晚,在片片晚霞和碧绿荷叶的“晚安声”中落到地平线以下。大家都说立波清溪书屋很美,自带诗情画意。作为书屋的管理员,我每天都很忙碌,早上要整理书屋里的书籍、打扫卫生,还要准备当天要卖的擂茶、麻辣香干、卤鸡爪等特色小吃,最重要的是,要随时接待来此参观的游客朋友。

      随着“山乡巨变第一村”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村里的游客也一天比一天多。不论周末还是其他节假日,只要天气晴好,书屋里就坐满了人,有时座位不够,游客就搬起凳子坐在门外等。

      他们都喜欢听我用益阳方言读周立波先生写的小说《山乡巨变》,也喜欢听我解释“巴皮洽肉”“梭梭里里”“逗耍方”“弹弦”等方言词语的意思。我的爱人卜小青则在一旁为游客准备好吃的,让每一位来到立波清溪书屋的游客都能品尝到最地道的益阳美食。人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要卖出上千杯擂茶,几大盒小吃。

      书屋里每天充满欢声笑语,一批游客还未离开,另一批又来了。虽然忙碌,但听到游客欢快的笑声,还有店里微信、支付宝的收款到账声,我们就觉得很开心。我的爱人总说我现在比以前更爱笑了,有时候晚上做梦都在笑。

      是啊,我做梦都在笑,因为现在的生活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在去年以前,我当过农民,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我当过工人,知道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酸楚。现在,左邻右舍都说我是戴斗笠的“秀才”,变成了“文化人”。这多亏村里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把基础设施建好了、环境搞漂亮了,还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大活动。

      为了增加文学素养,和游客有更多共同话题,我晚上经常要读书,看周立波、王蒙、余华等作家的书。我的普通话不好,怕外地游客听不懂,所以每天晚上睡之前,还要对着枕头练习普通话。我还四处“拜师学艺”,向看书的高中生、大学生讨教英语,没想到我凭着自己蹩脚的英语,把《山乡巨变》卖到了非洲。

      看着我把书屋经营得有声有色,左邻右舍都来向我取经,之后村里30家书屋名额被一抢而空。现在,村民的生活变化可大了——平日在村里干保洁的妇女脱掉工作服立马可以换上戏服、舞服登台诗歌朗诵;小孩们把书屋当“儿童乐园”成天“泡”着也是常事;村民甚至刚从菜地出来,就进入书屋阅读……

      有记者问我:“你这么大一栋房子用来开书屋,不会亏本吧?”我当时就笑着回答:“别人都问我一年赚了多少,您是第一个问我有没有亏本的人。我告诉您,这间书屋不仅能赚钱,而且能养活我们一家四代人。”

      (本报记者禹爱华、龙军,本报通讯员曹灿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