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有效方式具体而明确的提示。其中,积分制是长期实践且效果较好、影响较大的一种。其做法是对民众日常行为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情况进行量化记录评定,根据分值给予相应激励和约束。值得关注的是,它在乡村德治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通过积分制,可以把多方探索的乡村德治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乡村治理中推行积分制,可以赋予较难把握的德治数量化特性,从而使其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这可以避免德治过程的主观色彩。这样,德治由一种软性约束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硬性约束,其功能更容易发挥出来。总结长期以来的积分制实践,尤其是近年各地积极开展的试点工作,可以发现乡村德治中的积分制具有突出的特色:
一是对乡村德治涉及的事项予以简明扼要的分类和清晰明确的赋值。乡村德治涉及的事项繁多复杂,不进行“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理,很容易陷于无止的争论或艰难的测评中。从大的方面着眼,需要量化的事项分为两类:一类是乡村治理中的公共事务,其测评主要依据村民的参与程度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大小;另一类是农民的日常事务,其测评主要依据履行道德规范的成效或承担道德责任的多少。其赋值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来确定。
二是积分制定和运用过程很好地体现了群众意愿。在制定积分规则的过程中,必然要充分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如果产生不同意见,则应深入讨论。积分制结果的运用应指向全体村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系统观念要求充分考虑积分制的多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在关注当下一些具体伦理问题的同时,还应看到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影响的事项。比如网络世界中做的好事应该适当赋分,且要关注这类好事会越来越多的趋势。
三是分值的现实奖惩有力量不过度。奖惩是积分制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枢纽环节。从各地的经验来看,奖惩的主要内容有必要和物质利益挂钩,使其具有普遍引领性的力量。
四是积分制的操作程序简便易行,符合各地村民的操作能力。对农民来说,除了老幼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忙于农务。因此,乡村德治的实现手段必须简单快捷,便于他们快速登记和查看。否则,仅仅操作程序的复杂就会降低他们的参与热情。从各地的试点来看,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应该是比较方便的工具。这些小程序设计公开、透明,便于农民随时随地查询积分、排名和久储的信息。
(作者:刘东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