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5日 星期日

    长沙学院:培养高素质文化创意人才 赋能文创园高质量发展

    作者:杨小云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5日 08版)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以下简称“文创园”)是湖南省重点打造的“中国V谷”,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视频产业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拥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新技术的迭代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已成为时代新潮流,文化创意学科专业建设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当代大学的新使命。

      长沙学院(以下简称“长大”)地处文创园核心功能区,近年来,学校立足服务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的战略导向,积极构建更加开放协同、多元参与的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推进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在多主体参与、多学科交叉、多要素汇聚中探索出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建立兼容并蓄、对接需求、协同发展的全方位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精创意、善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立足区域需求 服务地方特色产业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断创新并日趋常态化,企业有机嵌入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通过合作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共同推进产教融合项目等方式为高校助力赋能,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一直是长大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长大与文创园管委会及园区近50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文化创意类校外实践实训基地50余家,共建的马栏山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获批通过成为湖南省省级新媒体类现代产业学院。

      对长大来说,通过借力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型、行业型优质师资,有效推进学校“文化+科技+文创”“专业+产业+企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适应力。对企业而言,学校也可以为其提供科研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扎实的研发队伍和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学生团队。近年来,长大与企业合作修复了《雷锋》等一批经典电影,创建了“雷锋数字展馆”;为虚拟主持人“小漾”设计系列服装,助其精彩亮相湖南卫视2023年跨年晚会、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长大逐步探索出了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新范式,让学生在企业中锤炼本领,在项目中磨砺成长,更好地为服务园区产业发展积蓄能量。

    推进学科交叉 探索协同育人模式

      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长大积极挖掘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依托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文化类二级学院,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科技类二级学院,重组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推动打造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学科专业群。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视频文创、新媒体等产业领域,依托软件工程、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乐田智作、云上栏山、中广天择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建马栏山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2023年,长大与文创园管委会共同主办了两届“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发展高端论坛”,邀请政府机关、学术领域、产业一线的知名人士共同展望数字时代传媒行业的崭新前景,探讨数字技术背景下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2023年,长大修订文化创意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一主线二驱动三融合四链接”全产业链协同育人模式和“五位一体”校企深度融合模式,高质量构建“科技+文化+视频”跨学科教学体系,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理念始终贯彻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长大依托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等文创类科研平台,承担湖南省重大招标课题等智库课题20多项。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三维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古村古镇保护修复、元宇宙场景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其中“传统村落数字化传承与保护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十大代表性成果”之一,为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化专业改革 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深化专业改革是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路径。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数字产业变革持续推进,文化创意类专业更需具有精湛媒介素养且博闻多识、视野宽阔、思维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更新教学理念、改革培养机制,在专业深度上做文章,为高素质复合型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打造坚实基础,夯实核心能力。

      一是培养“名师大师”,打造“金课”。2021年以来,学校柔性引进高水平文化创意类特聘教授3人、学术专家(产业名家)6人,全职引进文化创意类高层次人才3人,新增一批优秀博士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文创类师资水平持续提升。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重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热度的课程。二是突出专业特色。广播电视编导、动画、音乐学等3个文化创意类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获批教育部2021年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合作院校、国家广电总局马栏山网络视听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创意类学科专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三是完善教学设施。学校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教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2万平方米的经管类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建成了技术领先、实用性强的全媒体实验实训平台,可实现多屏互动、虚拟交互、XR交互、智能分发等实训功能,为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夯实了条件保障。

    加强思政引领 树立文创育人品牌

      在交叉学科促进专业之间互相交叉渗透协同发展、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中,长大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创作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作品。学校构筑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格局,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推进校园文化提能增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引导学生扣好成人成才、治学从业的第一粒扣子。

      在文化创意类学科专业优势和思政教育引领下,长大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形成“新亮色”。学校师生创作的《百年党史百米剪纸长卷》、短视频《应尽之责》等3个作品入选《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原创舞蹈《十八洞的新苗歌》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乙组(专业组)一等奖,原创群舞《锦绣十八洞》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参演作品。原创红色话剧《日出湘江》被共青团湖南省委确定为湖南省高校省级示范性项目参演作品,入选长沙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长沙学院将持续深耕文创学科专业特色,持续深化与文创园及园区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马栏山新媒体学院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文创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建设一流的文创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智库服务基地和文创作品创制基地,共同构建“产学研用”人才发展生态圈,为打造“中国V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作者:杨小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