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水润万物,生活中须臾不可缺。但对很多人来说,每个城市里都有的自来水厂却显得有些陌生。水厂的历史里,刻印着我国居民用水历程的发展变迁;水厂的今天,书写着党和国家为满足城市供水需求、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所作的持续努力,也体现着不断创新工艺、节约涓滴之水的行动自觉。本期,我们与您一起走进几个与水厂有关的“地标”,探寻身边“一滴水”背后的绵长故事。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之殷、颜维琦、陆健、周洪双、董城、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丰瑶、张川惠子)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升级改造后的福州东南区水厂。新华社发
工人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海水淡化项目投产的淡水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发
编者按
水润万物,生活中须臾不可缺。但对很多人来说,每个城市里都有的自来水厂却显得有些陌生。水厂的历史里,刻印着我国居民用水历程的发展变迁;水厂的今天,书写着党和国家为满足城市供水需求、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所作的持续努力,也体现着不断创新工艺、节约涓滴之水的行动自觉。本期,我们与您一起走进几个与水厂有关的“地标”,探寻身边“一滴水”背后的绵长故事。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之殷、颜维琦、陆健、周洪双、董城、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丰瑶、张川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