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0日 星期二

    常熟理工学院:探索“三全两化”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倪春虎 王梓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0日 07版)

      常熟理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落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2022年,学校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写入学校“十四五”规划,重点谋划推进。学校以打造“三全两化”(即全天候、全场域、全过程,一体化、现代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共同体为建设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强化顶层设计 打造综合育人共同体

      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因地制宜,在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建立“以整个学校为基础”“学院—社区”双轨并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采用“课上学院、课下社区”模式协同育人,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综合体,探索建设价值认同共同体、实践育人共同体、学生成长共同体,着力打造“三全两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学校建设学生社区“党工委、团工委、综合管理服务站、学生自管会、网络服务大厅”五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采取“点—面—点”建设思路,闭环衔接,以终为始。起点,即建设学生社区“党工委,团工委,综合管理服务站”三位一体的核心机构;辐射面,即建设“党团组织网格化、学生自治网格化、成长服务网格化、业务集成网格化”的多维矩阵;终点,即建设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站,思政工作站,心理工作站,就业工作站”等集成式多功能服务站。社区党建工作采用“1+12+N”运行模式,“1”即社区党工委,“12”即二级学院党委,“N”即机关党委及各职能部门。社区党工委统筹协调,二级学院党委按责任划分包干区,对接机关党委和职能部门。学校用好两支队伍,依托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和功能型党支部,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站建设。

    强化党建领航 构筑思想引领新阵地

      党建阵地下沉全覆盖。依托学生社区党工委,学校大力推动“党建工作站”建设,构建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矩阵,按需建设“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跨楼栋”功能型党支部,发挥“社区—学院—支部”三方协同作用。学院党委分工包干实现党组织资源的再组合、再优化。制定完善党员责任宿舍网格化管理、党支部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体系。

      党建品牌活动强思想。以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为出发点,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品牌活动,实行“头雁领航、示范表率、服务先锋、结对共建、媒体创建”五大计划,以品牌活动强思想,树新风,担使命,有效发挥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的育人作用。

      党员示范宿舍起表率。以培育优良学风、塑造文明寝风为落脚点,学生社区创建“党员示范寝室”“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组建优秀党员宣讲团,举行“党员示范宿舍”授牌仪式,完善党员责任宿舍网格化管理机制等制度。

    强化成长陪伴 搭建协同育人新矩阵

      多元化陪伴平台启智润心。依托社区综合服务站,学校将传统事务管理和发展指导相融合,将传统线下服务与线上“智慧”服务相融合,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网上服务大厅,搭建“一键式”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化”学生社区。定期开展学生意见收集单,完善学生诉求收集与反馈平台,了解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思政教育需求等内容,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形成工作简报,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有力支撑。

      多维度陪伴团队温情育人。学校组建德政导师团、学业导师团、生活导师团、朋辈导师团,以多维度陪伴团队服务全体学生,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校院领导践行“一线规则”,采用“开学第一课”“校领导下午茶”等方式,每月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建立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社区机制,关注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爱学生心灵、关怀学生生活、关照学生成才。学院党政班子每月深入社区,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思政教师每月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讲座;辅导员落实24小时轮值制度;心理健康教师落实24小时热线服务,每周下沉社区,实现不间断、不错位。

      多层次陪伴内容赋能成长。结合学生社团,学校设立“六艺微课堂”,培育学生美育鉴赏力;开设“职南针”工作坊,将生涯指导、就业指导请进社区;依托社区大学生创业园、工程实践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将科研创新融进社区;开展“十佳百强”宿舍评选、雅室竞赛、“一院一品”创建等活动,营造干净整洁文明的学生社区;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国家安全教育等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学生社区。

      多功能陪伴空间助飞梦想。学院及职能部门入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团活动室、学习研讨室、学业辅导室、职业规划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种类型功能室,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成才提供支持。

      学校将继续探索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学生社区,结合学生处及相关院系(部门)的生涯指导、学业辅导、创新创业等工作,打造社区特色和亮点。学校从三大功能区类型出发建设社区,即建设“伴随在宿舍、指导在社区、办事在网上”的学生社区,深入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将十大育人体系和“五育并举”理念有机融入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路,持续提升服务的精准度、便捷度、满意度,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契合学生发展特征,打造和谐社区、人文社区、平安社区、智慧社区。

      (作者:倪春虎 王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