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关键环节,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发挥美育的育人价值,又能有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推进对青年学子的培根铸魂教育工作。
加强课程建设 引领学生认知传统文化
美育与思政的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从专业课程入手,引领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依托艺术专业优势,将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中。学院积极丰富民族美育课程内容,开设《中国民间艺术赏析》《中国美术赏析》等课程,展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色,以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豪感;开设《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史》等课程,坚持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文化精神,旨在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紧密结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共振;推出系列红色主题教育课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学院还把握新生入校的契机,开展以“明初心,知使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鼓励新生要做一名有信仰、有理想的艺术工作者;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视频课程,让学生深刻体会百年奋斗历程,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此外,学院还积极创新课堂形式,构建体验化美育课程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实际体验中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营造良好氛围 鼓励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力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气神。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起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志向。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认真倾听学生需求,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育实效。学院先后开展“重温烽火岁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主题党日活动,鼓励学生将专业所学应用其中,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同时,以多元化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学院组织师生参与“纪念建党百年优秀作品展”“全省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绘画中的党史——历史题材创作文献作品展”等展览,通过绘画语言表达时代精神,引领师生探索思考如何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学院开展“辽宁六地”主题创作,扎根地方特色,让学生以绘画作品阐释辽宁“六地”内涵,从历史维度对辽宁红色资源进行生动再现,通过视觉呈现带领参观者感悟奋斗征程,让学生在创作中树立文化自信,彰显爱国精神及人文情怀。学院组织师生向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学习,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报导,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以现实主义作品来弘扬优秀文化、讴歌中华民族。
依托美育实践 带动学生践行传统文化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文艺创作的主体地位,要保持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和根基性,坚持做人民满意的艺术。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重独立思考与创新,先后开展“视觉辽宁——数字艺术展”“跨专业国际版画数字化”等活动,通过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的结合,打造更具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并积极推动跨文化交流合作,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的舞台绽放光彩。学院高度重视现实考察和实地调研的意义,组织学生对“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赵尚志纪念馆”进行深度考察,在考察中形成更深刻具体的认知。学院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在创作中展现地方区域特色。学院深度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组织开展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纪念九一八”为主题的美术创作,鼓励师生深入了解地方历史与生动实践,再现历史风貌;将主题教育融入创作,带领学生在创作中展现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和青春活力,展现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与人民共前进的时代风貌;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各地博物馆等机构展开密切合作,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厚重的文化积淀,探索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形态,以文化惠民为目标,推动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事业共同繁荣,与更多人分享美术的独特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贡献。
美术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不只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美术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秉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精神,以强化基础性内涵、扩展专业融合、优势互补等为重要途径,坚持扎根实践、坚持表现现实生活、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领绘画艺术发展。学院将继续深刻把握新时代育人方向,为绘画学科的教学探索与科研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优秀人才。
(梁 锐 田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