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葫芦

    作者:徐廷华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6日 16版)

      【知味斋】

      “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向人更逞廋藏巧,怪道桑梢拄一瓢。”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吟咏葫芦的一首名诗。

      夏日,葫芦架上结满了葫芦,大的金黄,小的碧绿,有如张灯结彩,蔓叶缠绕,把火辣辣的日光遮住,绿荫处处,平添几分凉意。

      葫芦是我国种植较早的一种果蔬。古籍最早称葫芦为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卫风》云“齿如瓠犀”,《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可见,早在周代人们已经知道葫芦的采摘时间和用途。

      葫芦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青嫩时,可以食用,味道清香爽口;成熟时,一剖为二可当舀水的水瓢,读欧阳修的《卖油翁》,那装油的器具就是老葫芦做的。还有在葫芦顶上锯个“小帽”,用来装药。人际交往中有一句俗语:“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俗语中还有“依葫芦画瓢”,比喻单纯模仿;“东扯葫芦西扯瓢”,指说话无章法;“抱住葫芦不开瓢”,比喻闷声不响;“留得葫芦籽,不怕无水瓢”,指说话做事,要留后路等,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民间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背着一个药葫芦云游四方。一次,他到长安一家专卖猪肚、猪肠的小店吃“杂糕”,发现猪肠子腥味大、油脂多,口味不好,便解下身上的药葫芦送给店主,让他用葫芦里装的花椒、大香、上元桂等调味品兑汤烹制。结果再做出的“杂糕”香气四溢,特别好吃。

      《后汉书》中有一个“悬壶”的故事:“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这里的“壶”就是葫芦。后来人们用“悬壶”指代医生行医。民间神话中的铁拐李经常随身带一个药葫芦,有人调侃他,既有仙丹,何不先医治自己的跛脚。

      人们喜爱葫芦。它生长快、多果实这一特色,与人们希望子孙繁衍的愿望相吻合,借物抒情,于是产生了人们对葫芦的钟爱和崇拜。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以来就被当作招财纳福的吉祥物。古代许多吉祥图案中都有关于葫芦的题材,如“子孙万代”“万代盘长”等。有些人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称之为“顶梁”,寄寓居家平安顺利之意。较讲究的人家,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在台湾的乡间,流传着“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发财。过去传统年画上的寿星公手执拐杖,胸挂一个大葫芦,这形象成了健康、长寿、慈善的化身。

      葫芦形体优美,口小肚大,色黄如金,寓意吉祥,赏玩者甚众,逐渐成为一种工艺品,为大儒名家推崇。常见经多年把玩摩挲的葫芦,日久天长,通体紫润光洁,价值不菲。乾隆曾写过《咏壶卢瓶》诗,诗云:“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葫芦工艺日渐消弭,而濒危的打结、火绘、雕刻等工艺仍得以挖掘保存。倾心制作一二精品,自赏、馈友,美不胜收,乐莫大焉。收藏家王世襄写过一厚本《说葫芦》,把葫芦的历史沿革、刀刻工艺、名人把玩说得个通透,还配以二百多幅精美彩图。

      至此,我不禁想起杜甫的一首《除架》,是写葫芦的一生,给我的印象颇深,至今还能吟诵。诗云:“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借葫芦的一生,写人功成身退之意。

      杜甫晚年常在自己家中搭架种蔬菜瓜豆。借园中拆除瓜架的农事而发感慨。葫芦已收完,瓜架七零八落,瓠叶稀稀落落。花败瓜熟,青青的瓜蔓被人们扯掉,也不用惋惜。诗人在赞美葫芦不虚此生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作者:徐廷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