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新闻随笔】学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作者:龙文进 孟 婷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4日 02版)

      【新闻随笔】

      当前正值“三夏”时节,各地推进夏种、夏收、夏管的新闻画面里,常常出现设施农业带来的果丰林茂景象:浙江丽水等地通过建设智能大棚助力发展杨梅特色产业,张家港农民在流水线上为水稻育秧盘添土、喷水、加种、盖土……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谷物消费比重下降、蛋白质消费比重上升、蔬菜水果需求日益多元化,膳食消费由“粮菜型”向“粮肉菜果型”转变。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食物观为粮食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从需求方面看,大食物观的关注对象由传统的主粮拓展到多元食物,不仅强调小麦、稻谷、玉米等主粮的稳定供给,也强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等其他食物的生产;从供给方面看,大食物观要求我们在生产资源上从侧重耕地拓展到全方位、多途径的食物资源,一方面要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也要科学综合利用草原、山林、湖泊、海洋等自然资源和食物工业等。

      其中,设施农业既是突破耕地资源制约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人们多元食物需求的重要载体。设施农业利用大棚、温室、垂直农场等人工设施,采用技术手段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突破季节、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限制,实现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具有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方式,大食物观也要求设施农业向更加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在大食物观引领下,在生产、价格和销售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在生产端,需要提高设施农业整体科技水平与生产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加强设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发挥农业研发和技术优势,以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与设施的更新和升级,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应以农业投入品环节的治理为源头,建立“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面覆盖、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与质量提升体系。

      在价格端,需要稳定设施农产品市场价格,提升价格搜集、监测、分析与预警、防范等动态研判与反馈,提升设施农业的产业韧性。完善设施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地头、批发和零售价格的多级动态追踪和监控,针对极端气候和市场冲击等突发情况,进行提前预警与研判,从而防范风险、稳定市场。

      在销售端,需要通过订单、商超、直销等多种形式畅通设施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设施农业的产业链搭建。进一步打通产业供给与居民消费市场,充分发掘消费潜力,稳定并畅通设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渠道。同时抓住设施农业距离近、品类多、品质高、反应快等优势,从销售渠道和利益分配方面更好保障农民收益和居民食物安全。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的现代农业理念,从实验室、生产基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龙文进 孟 婷,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