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文化评析】科幻之城,让想象照进现实

    作者:吕 帆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4日 02版)

      【文化评析】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元宇宙、虚拟人……近两年最为火爆的科技圈话题频频昭示,随着我国科幻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科幻作品中描述的“未来”,其中不少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日常。

      去年8月,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揭牌,不到一年便吸引66家公司入驻,形成了围绕硬科幻创作和硬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而从更大视野来看,北京的科幻产业总产值已占全国三分之一。北京如何在短时间内凝聚创新动力?如何布局建设科幻一站式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如何吸引科幻产业人才企业落户,助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可以从以下几点找到答案。

      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提速。新场景往往是新物种与新经济生长的起点。北京首钢园通过引入知名科技企业,在近1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建设北京元宇宙前沿科技展示体验中心;无介质投影未来可应用在银行柜台或电梯等场景;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结合脉冲紫外消毒技术与人工智能,已被应用在北京冬奥会上。当未来技术与落地应用有机结合,商业模式与消费体验都有可能被未来照亮。

      科幻规划激发思维转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思维,既要打通转化路,也要做好产研并举、观念革新。截至5月,石景山区已集聚近百家科幻及相关科技企业,初步形成“内容创作+IP转化+影视创投+影视拍摄+科技+体验”发展格局,正在从“大会举办地”向“产业集聚地”转型。北京科幻电影之夜、刘慈欣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美学教育论坛、《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青少年科幻教育指南》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发布,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动作捕捉技术开发平台、5G+AR公共开发平台、空间音频技术开发平台等技术平台,更将科幻的维度进一步打开。

      科技与人文呈现新融合。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科幻产业扶持计划,并制定了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组建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等有力措施。近日,中国科幻大会构建中国科幻文化产业融合新格局论坛在北京石景山区举办,与会人员达成共识:科幻文化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而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分别担任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和院长,韩松、何夕等科幻作家也在此设立工作室。通过这种方式,科幻作家跟技术创新群体之间的屏障被打破,涵盖内容生产、产业制作、文化输出的科幻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更可贵的是,文化、思想与想象力共建的思维实验室成为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若以历史的眼光回溯中国通网的30年,变化似乎都在电光石火间。当前,距离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协签署《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不过两年多,科幻产业在中国大地上的蓬勃生长足以说明:当未来产业、前沿技术、新兴技术场景以创新形态落在烟火人间,“科幻之城”定将充满生机活力。

      (作者:吕 帆,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