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作为一名来自香港的创业者,我与南沙“结缘”已经快5年了,回望一路走来的历程,曲折中充满了收获。
2019年,我带着第一个创业项目“折叠空间”来到南沙城国际青创社区,成立了初创公司。来之前,我把大湾区城市都跑遍了,最终才决定落户广州南沙。这不仅因为南沙有着健全的创业服务机制和孵化体系,帮我们解决了办公场地问题,更重要的是,南沙区位优势明显,无论是供应端“链接”东莞、深圳、佛山等成熟的制造业基地,还是市场端“链接”广阔的大湾区城市群,南沙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最优质的土壤。
由于疫情影响,面向大城市客户群的智能家居项目“折叠空间”没有取得理想的落地效果,我也曾一时陷入困顿。好在身边聚集着一批怀揣理想的创业者,我们经常探讨如何将自己的创业方向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结合。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关注到了我国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和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新能源车的自用车主,很少会花钱去安装充电桩;对于建设方来说,如果在停车场每个车位做充电桩的全覆盖,必然面临固定投入大、损坏率高、使用率低、亏本周期长的问题。因此就造成了目前充电车位抢手、车主充电不便的情况。
如果充电桩能移动就好了!就是跟朋友探讨时碰撞出的这一句话,诞生了我们现在的创业项目“天轨智能充电系统”。在这个系统设计下,车主可以手机扫码,“叫”一个可移动充电桩过来,充电结束后,它会自动拔“枪”,再移动到下一个充电位,有效提高使用效率。而这个项目所需要的物联网和空间优化能力,又恰好是我们所长。
在公司转换项目的阶段,南沙区的“港澳青创贷”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研发资金,助推这个项目顺利地上了一个台阶,目前已稳步走向深度技术挖掘和产能开发的阶段。
创业至今,我既品尝过走错方向的失落,也体味过得到认可的幸福。我意识到,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试错的成本是很高的,在这个关键的人生阶段,如果能有一个有经验的引路人、一个提供助力的平台,会少走很多弯路。因此当南沙区成立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寻找创业导师的时候,我义不容辞地担起了这份责任。
目前,除了辅导一些创业项目,我还在努力搭建更多文化板块的粤港澳交流活动,让港澳年轻人通过研学等方式来到南沙,并以南沙为起点走向大湾区其他城市,对各城市的优势与特点加深了解,找到自身所长与大湾区产业发展之间的连接点。近年来,南沙区对港澳青年的支持政策力度越来越大、服务越发完善,我也希望凭借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港澳青年连接起乡情、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为粤港澳的协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唐一歌、吴春燕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