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2日 星期一

    潍坊医学院:坚持“四能联动” 助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于兆锋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2日 08版)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不仅是兴校强校的内生动力,更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支撑人才战略布局的职责使命。近年来,潍坊医学院坚持党管人才,按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1128”发展思路,锚定高水平医科大学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体制、平台、评价、服务”四能联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坚持体制赋能

    强化人才工作的战略谋划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学校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科学推动人才工作各环节的联动和集成。

      强化高点定位,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全面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对人才工作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制定《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潍医人才20条》,围绕黄河国家战略,统筹推进人才与学科、专业、项目、产业相结合,精准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形成自上而下的人才发展路线图。

      强化主体协同,打造人才工作“新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突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出台《加强人才工作责任落实的实施意见》,坚持党委联系专家、校领导联系专家、学院班子成员联系专家3个制度,定期召开高层次人才、新进人才、留学归国人才等不同层次座谈会,凝聚全校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共识。

      强化政治引领,巩固人才工作“新优势”。坚持举旗定向、举旗铸魂,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深度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把关作用,为人才成长搭“桥梁”、立“阶梯”,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发展通道,培养激励更多人才成为“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

    坚持平台聚能

    构筑人才规模的雁阵梯队

      学校坚持全球视野,面对领军人才数量偏少、青年骨干总量不足的现状,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分级分层施策,努力打造“筑巢引得雁归来”的人才雁阵梯队。

      “头雁”领航,加大领军人才引进。聚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一事一议引才计划、高端人才引领计划,通过博士山东行、泰山国际论坛等,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以团队为导向的引才模式,设立“人才特区”,一事一议,破解学科带头人不足的难题。近年来,学校共引育国家级人才3名、学科领军人才6名,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2个项目获批为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特色项目。

      “强雁”护航,增加学术骨干数量。通过泰山学者、鸢都学者、潍医学者等一系列设岗平台,利用省市共建资金支持,发挥大师引才、会议引才、组团引才的作用,引育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28名。学校2个学科保持ESI前1%的排名,获批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围绕学科、专科、专业,做大附属医院人才引进数量,破解附属医院人才短缺难题,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获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雏雁”续航,扩大青年博士储备。围绕“青创科技支持计划” “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等平台项目,依托青年学者论坛、人才直通车、青优计划,加大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力度,搭建引才聚才品牌。在青年人才成长过程中给予持续性关注和支持,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青年人才攻读博士学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年来,学校获批省级青年人才创新团队15个;引育博士338名,比例由29%提升到60%。

    坚持评价增能

    激发人才发展的动力活力

      学校深刻认识到,人才制度优势变为治理效能的核心在于制度执行,而评价是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治理效能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才队伍。

      抓住“牛鼻子”,完善职称分类评价。坚持“三个分”:分科、分权、分类。分科,即按照不同学科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分权,即学校定标准、定边界,学院定实施细则;分类,即制定差异化分类评价标准,设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研究为主型、临床型四种类型,设置直聘、优推和正常申报3种方式,避免一刀切,进一步为人才“松绑”。9名教师晋升教学型、临床型教授,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用好“指挥棒”,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对人才的考核坚持“一突出、两坚守,突出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坚守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坚守学术标准不降低。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实施“考核+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励性绩效占比达到绩效工资的70%;推行“协议工资”制度,定期进行薪酬的基准比对,确保人才待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融入“大舞台”,坚持协同多元发展。聚焦“四个面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医教研协同发展、协同服务,建有6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整合潍坊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医药科技研发平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在软骨修复、辅助生殖、血管创伤、中药抗肿瘤等“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服务强能

    营造人才舒心的最优生态

      环境好,才能人才聚、事业兴。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孕育人才的土壤和环境。

      环境有温度,建好育才“孵化器”。坚持“筑巢引凤”,加大人才的资金投入,打造高质量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研经费使用机制,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的学术环境。强化省市共建,用好人才优惠政策,统筹抓好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协调发展。

      服务有深度,当好聚才“店小二”。学校坚持“不拼重金拼服务”,实现服务人才由“零碎化”向“一体化”升级,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服务环境。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清单,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问题和困难,真心实意服务人才、真情实感爱护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归属感、创造幸福感。

      宣传有力度,打好留才“组合拳”。宣传工作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助推器。坚持把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作为宣传的重点,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深入挖掘人才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校上下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新风尚。

      (于兆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