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总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上相逢。”一家位于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内的博物馆对这句话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在这里,实验室里一个个高深莫测的科研项目化身为一件件独具美感的艺术展品。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新华社记者探访了这一博物馆,倾听那些艺术与科学碰撞出的创意故事。
2021年,费特纳米科学与艺术博物馆在巴尔伊兰大学纳米技术与先进材料研究所落成,目前展出的十件艺术品是该所领衔或参与的多项前沿科研成果的缩影。
置身博物馆中,会感到科学在走近艺术、艺术在表达科学,两者于模糊的视觉边界感中相得益彰。走进一层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蔓藤花纹式木质结构,它意在表现纳米材料建构起的光学几何世界。
博物馆联合创始人、策展人塔勒·伊兹拉埃尔对记者说,几年前当建立这座博物馆的想法初现脑中时,她分别联系了40名科学家与40名艺术家,最终他们中有10组“配对”成功。“入围”的艺术家走进实验室,与相应的科学家深入对接,在对科研成果耳濡目染的了解中,赋予其艺术呈现的最佳方案。
据巴尔伊兰大学外事发言人伊兰娜·奥伯兰德介绍,博物馆展品背后的相关研究几乎都是跨学科产物,涉及纳米科学、生命科学、工程力学和化学等。同时,部分艺术项目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探索和论证人类行为,因此也应用到了神经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
例如,在一间独立展厅的幕布上,16位小提琴手正用电子小提琴演奏同一曲目,他们之间物理相隔、听不见彼此演奏的旋律,仅能在耳机中听到隔壁演奏者“慢一拍”的演奏。通过纳米激光技术的运用,演奏者的协同性在相关系统中被记录和观察。
艺术与科学从未真正分离,正是在两者交流互鉴、彼此启发之中,人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奇迹。伊兹拉埃尔表示,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来寻求进步。这一博物馆的功能不局限于展示科学艺术,而是希望搭建沟通桥梁、为未来合作创造更多可能性。
“在与艺术家进行对话时,科学家会被激发出新的灵感甚至研究方向。”伊兹拉埃尔说,在促成科学家和艺术家“配对”的过程中,她发现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常常碰撞出别具创意的思维火花,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科学语言”。
由纳米技术控制死海结晶材料制成的画作、在机械设备中穿行的由聚合物纳米颗粒疏水涂层包裹的水滴、表现纳米颗粒修复受损神经元的缠绕橡皮筋……展品数目虽然不多,但件件“烧脑”,件件倾注了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心血。每一件展品旁都配有视频短片,以及英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文字介绍。
对于许多不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参观者而言,要想深刻理解展品背后的科学故事,必须用心思考、反复揣摩,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参与其中一件展品创作的化学系研究生埃亚勒·马勒卡对记者说,纳米技术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门槛很高”,但当他把家人和朋友带到博物馆参观后,他们表现出极大兴趣,在观赏和互动中丰富了对科学和美学的认知。
“艺术品能以一种非常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向受众展示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创意世界、创新思维帮助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攻克了一个个难题,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这正是艺术与科学交织的独特魅力。”马勒卡说。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