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7日 星期三

    在生肖故事里感知中华文明

    ——读《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作者:罗运兵 李志鹏 吕鹏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7日 11版)

        唐代韩滉绘制的《五牛图》(局部)

        《动物寻古》 袁靖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对中华文明这一重要精神文化符号的解读自然离不开考古学,特别是离不开专门研究古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动物考古学。新鲜出炉的《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以下简称《动物寻古》),为我们带来了动物考古学家倾心讲述的生肖故事。

      《动物寻古》是著名动物考古学家、中国科技考古领军人物袁靖先生的新作。该书旨在寻找生肖动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身影,首次从动物考古学的全新角度探究十二生肖,还原十二生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破解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动物寻古》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本书系统梳理了考古遗址出土的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动物遗存,探讨这些动物的起源、出现、特征及古人获取和利用这些动物的行为特征和文化内涵;展示了一系列典型的与十二生肖相关的文物图像,呈现了融入古人生活之中的生肖动物的精彩的艺术表现;阐述了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历史文化,从中华历史长河中探寻生肖之谜。

      相比起已有的解读生肖文化的论著,《动物寻古》一书在以往侧重生肖文化的历史传说与民俗的基础上,更注重从考古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遗存出发,并综合分析相关的文物、图像、文献和民俗,重点探讨生肖动物在古人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中华民族与动物漫长相处、同行至今的种种故事。

      《动物寻古》丝丝入扣,科学严谨。该书通过考古科学技术与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动物考古学的独特视域来解密生肖动物的文化之谜。动物考古是一门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研究的学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袁靖先生向公众展示了动物考古的五大破案手段:动物遗存的采集与分析、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锶同位素分析。十二生肖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在考古遗址都有发现。即便是龙这样想象的神兽,也有现实中的动物作为主体参照,这些参照或原型动物在考古遗址中也有遗存发现。根据考古实物标本,凭借这五大破案手段,就可还原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通过动物遗存的采集和分析以及碳十四测年,可以确定人类获取和利用动物的时光之旅。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分析动物的饮食结构,动物与人类的食物趋同是人类掌控和饲养动物的标志。古DNA分析揭示出中国先民独立地驯化了猪和狗。锶同位素分析则可揭示动物的来源地、探讨动物资源的流通,如陕西雍山血池祭祀遗址中,马的骨骼中的锶同位素比值表明他们均来自至少100公里之外的地方,反映出秦汉时期中央集权体制可以高效调配动物资源。《动物寻古》还从动物考古的角度解读生肖动物与人类艺术的关系。生肖图像正是以艺术的形象表现或再现动物形象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动物资源的历史场景,《动物寻古》也因此使得生肖图像的解读有了科学实证的考古基础和生动有趣的情景再现。考古人拥有长时段的视角优势,一眼万年,人与动物的互动历史尽收眼底。在作者如数家珍般的文物图像中,先民与动物同行的历史悄然呈现。

      《动物寻古》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在作者的奇思妙笔之下,鼠是“与北京猿人同龄”的“麻烦制造者”与“医学贡献者”,牛是“5000年前的西亚来客”以及“农耕时代第一生产力”和“华夏文明的柱石”,狗是“陪你走过一万年”“从生到死,始终跟随”的人类伙伴,猪是“肉食江湖的王者”“人类文明的动力源”,在中国古人心中的形象则是经历了“从偶像到猪八戒”的角色转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为读者提供了饶有价值、异常精彩的“生肖故事”,展现了“动物寻古”的魅力。对此,袁靖先生的学术好友、著名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先生幽默地说:“本书标题很奇妙,让人手不释卷。”

      生肖是中国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根于中华传统的文化基因。华夏大地上动物千千万万,为什么是这12种成为十二生肖呢?作者认为,这12种动物与中华文明关系密切,它们或许为先民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或许代表了先民向往的某种理想。生肖文化的发展脉络,根植于人类动物观念的变化,又源于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究其根源,是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生肖文化。生肖文化承载了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与从上至下的精神文化需求。作者努力将十二生肖涉及的动物知识融入中国历史之中,很好地揭示了生肖动物与中国古人的关系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与角色,也由此有了考古与历史实证研究的科学解读与阐释,借此解码了生肖文化这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符号。比如通过对生肖动物的习性特征以及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作用与角色的考古研究,让我们熟悉生肖品性,并了解了其优劣与利弊,从而也就明白为什么国人会关注生肖属相,如此热爱生肖文化。正如王国林主编的《传统社会风俗悟》指出的,先民在与这些动物的长久共处中,熟知其习性特征,依照其与人自身相对照相类比,从中看到既有人类需要效法的方面,也有应予引以为戒加以克服和修正的一面,以生肖动物为镜子修炼自身性格、品行和才能,可见生肖文化同中国的其他文化一样别具人文精神特质。《动物寻古》一书无疑有助于我们从考古成果中更好地感知生肖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者认为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的确,生肖文化,植根于每位国人的心底,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广度。其实,对待动物的历史细节,也体现着一个文明的高度。善待动物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如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袁靖先生特别强调:“动物离开人类,并不会消亡;但人类离开动物,几乎是寸步难行。”这种人文关怀在书中多有体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动物寻古》代表了中国动物考古走向大众的新高度,这也缘于作者多年坚持有意识的“转化”动物考古学成果、向公众讲述“考古故事”的实践。袁靖先生是中国动物考古、中国科技考古的引领者,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动植物考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动物考古学》(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金鼎奖)《科技考古文集》《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等学术著作。作为一位学界公认的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学者,他数十年如一日,攀登着一座又一座的学术高峰,推动中国动物考古、中国科技考古走向了世界。袁靖先生同时也致力于将学问从书斋推向公众,他是央视《考古公开课》的主讲嘉宾,主持策划的《与猪同行》展览是国内首次动物考古专题学术展览。关于本书,袁靖先生在前言中感触颇深:“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尤其是揭示古人利用动物的具体细节时,我时常会感慨古人创造历史之伟大,也萌生了讲述背后故事的想法。有一位学者说过,历史研究就是讲好故事,并赋予其意义。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是可以讲出不少精彩故事的。”本书是他将自己30年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心血与成果转化为“在动物考古学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故事”。这也是作者继《中国动物考古学》之后又一部集大成之作,厚积而薄发,读来别开生面,新知迭出,兼具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会让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如同解谜一般在动物生肖里认识中国文化,在生肖故事里感知中华文明。

      (作者:罗运兵,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志鹏和吕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