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1日 星期四

    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晓君: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作者:本报记者 姚亚奇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孙智蒲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1日 12版)

      【水岸故事】

      黄浦江孕育了凝聚着百年工业文明辉煌的“工业水岸”——杨浦滨江。上海开埠以来,大量的市政基础设施在这里落地,远东最大的发电厂、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等工厂在这里汇集,成为支撑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脊梁。

      随着改革开放和产业转型,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杨浦滨江岸线上的工厂逐渐搬迁或关停。不仅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由于岸线被工厂占据,公众也不能享受到美好的岸线资源。

      发展的困境背后也蕴藏着希望。2002年,上海代表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如何让世界看到上海、看到凝聚着上海工业文明的黄浦江,上海市开始积极规划黄浦江两岸的布局和发展。杨浦滨江岸线也迎来了发展契机。

      我们花了近5年时间,首先对杨浦滨江岸线上大量的工业厂房开展收储工作,并着手实施滨江岸线的贯通工程。2017年6月,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岸线成功贯通。2019年9月,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岸线贯通,实现了5.5公里滨江岸线整体贯通。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对杨浦区科学改造滨江空间、打造群众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做法表示肯定,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四年来,杨浦滨江“还江于民”之路不断向前推进。岸线贯通后,我们把黄浦江曾经发展工业经济的资源吸引力,转化成江边宜居宜业的文化景观优势,杨浦滨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工业特色的老厂房被保留下来,成为黄浦江工业发展历史的“讲述者”;沿江至少50米宽的纵深区域,被打造成城市公园。曾经的“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

      从“工业水岸”到“人民水岸”,杨浦滨江的面貌在变,可深植其中的工业基因、科创血液没有变。我们围绕杨浦科技创新的优势,聚集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打造滨江特色产业体系,这里即将成为具有产业吸引力的“创新水岸”。

      站在黄浦江边,看着近代的工业遗存和当下的产业园区,不禁感慨杨浦从开埠到成为改革开放发展前沿,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成为“人民水岸”的巨变,我眼前是岸边游客幸福的笑容,是黄浦江人水和谐的面貌,是新时代水岸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活化利用工业遗存,赋予其新的功能。到那时,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艺术展览,品尝多样美食,杨浦滨江将成为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城市水岸。

      (本报记者姚亚奇、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孙智蒲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