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科技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振兴治理

    作者:周林波 钟 平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31日 09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研究团队依托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学科优势,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成都市青羊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成都基层治理学院等单位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创新科技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振兴治理的“四化”“六动”模式,探索了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的新路径。

    大兴调研:探究乡村振兴的区域特色实现形式

      学院及时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讨论,按照“有目标、有组织、有案例、有效果”的工作要求,扎实系统地开展调查研究各项任务,同时坚持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跟踪问效一体推进,及时迭代升级问题清单,持续整改落实,推动学院工作螺旋式上升。先后组织学生奔赴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等多地展开实践调研活动,加强学生对基层治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涵养学生投身基层治理的奉献情怀。经过大面积的深度调研,学院系统了解了科技志愿服务在东北、华北、华中及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各地赋能乡村振兴治理的方向不同、重点不同,有的着眼于助力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有的着力于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些则注重盘活资源、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梳理问题:研究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的发展短板

      学院以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公共文化研究基地、重庆文化产业(西南大学)研究院等为抓手,深入开展研究,梳理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的发展短板。
      学院主办基层治理共同体讲坛系列活动,邀请国内二十余所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地方单位的三百余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参加讲座,为基层治理的理论探讨、实践创新和案例推介提供重要启发和借鉴价值。带动、鼓励研究生扎实开展科研创新,积极申报“驻村帮扶赋能乡村善治”“西部城乡社区孤寡老人智慧社区养老”等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依托学院“问道·闻道”学术论坛,先后召开“新文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系列学术报告,邀请全国众多高校百余名专家学者,就科技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振兴治理模式等展开学术交流。学院在调查研究中深入思考科技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短板,针对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的文化培育有待加强,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的保障力度有待加大等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创新模式:“四化”科学普及与“六动”科技惠民

      学院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科技志愿服务的服务内容主要是科学普及和科技惠民,通过“精神内核化、阵地广泛化、队伍多样化和活动项目化”的“四化”科学普及与“精神驱动、专家推动、平台联动、组织发动、企农主动和产业带动”的“六动”科技惠民,能够广泛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线下阵地、科普大篷车等流动阵地,并结合“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线上平台,充分激发“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队伍、科普信息员、老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团队的科技志愿服务力量,以项目而非活动的方式,以强调普遍性、广覆盖的“亮单”式服务,常态化开展农村科普志愿服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去伪存真、求实创新”的精神相结合,把培育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志愿服务奉献更多青春力量。开展“研行万里强使命”暑期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天生助农”小分队入围“热土梦想”超能团队计划,带领学生们积极走出校园,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先后派出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前往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镇新城社区开展专业服务,并建立基层治理专家工作站,在昌宁深入一线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全力助推昌宁乡村振兴。

      (周林波 钟 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