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给鸟儿一片自由翱翔的天地

    作者: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见习记者 季雅宁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05版)

      【记者手记】

      5月,龙江大地披上一层新绿,三江平原湿地的各个保护区里,成群的鸟儿在保护区翩翩飞舞。听着欢腾的鸟鸣,望着郁郁葱葱的苔草塔头、蜿蜒流淌的河流,记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纯粹。

      近些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有了恢复性增长,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提高,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空间得以扩大。各保护区工作人员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鸟儿多了!”

      2023年4月,1600多只天鹅“光顾”佳木斯市抚远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区成立以来,发现数量最多的天鹅种群。自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人工筑巢招引东方白鹳保护工程后,东方白鹳这个濒危物种和旗舰物种也在这里成了常见物种。2017年,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发现了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貉藻。保护区管理者告诉记者,貉藻刚发现时仅5000株,第二年就监测到2万余株,分布面积还在逐步扩大。

      采访中,记者遇到湿地摄影爱好者国徽,十多年间,她走遍双鸭山各大湿地,用镜头记录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效。她告诉记者,湿地中的大部分区域都留给鸟类繁衍生息,确保它们不被打扰。水鸟种类逐年增多,丑鸭出现、鸿雁繁育、天鹅增多,寂静的湿地热闹起来。

      人们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正所谓“靠湿吃湿”,早些年,一些村民把湿地开垦成耕地,在湿地打鱼捕鸟。随着各项湿地保护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广泛的宣传教育科普,越来越多的村民由湿地“破坏者”变成湿地的守护者。富锦市锦山镇民胜村村民李长吉原来对退耕还湿“不理解”,如今成为保护湿地的宣传员和护鸟员。宝清县七星河乡东强村的村民做梦也没想到,原来自己眼中不足为奇的“水泡子”变成了景区,自己也从农民变成了民宿主理人。在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抓吉管理站,东方白鹳将巢穴建在高压线上。但看到电力工人脱下棉袄保护幼鸟时,抓吉管理站站长韩金奎感动不已。

      保护一方湿地,造福子孙后世。我们充满期待,昔日那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北大荒能早日再现。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见习记者 季雅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