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近日,国内十强城市一季度GDP出炉,上演了一场城市排名的激烈角逐。从增速数据来看,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总的来看,除广州与苏州外,另外8个城市增速都在3%以上。在这一组数据中,各地工业加快恢复是主要亮点。
今年一季度,各省份在“拼经济”的过程中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其中,巩固制造业传统优势,强化转型升级等在会议中多次被提及。同时各地也纷纷亮出实招,如山东省就数字赋能工业转型升级启动了一系列工程;江苏省安排了第一批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湖南省大力开展“智赋万企”行动。
转型升级的加速,将不断增加新兴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从目前来看,高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以及新动能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出口银行投放制造业贷款3000亿元,主要聚焦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支持骨干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专精特新”的创新指数环比增长速度也较为理想,这些居于“首端”的实体经济正在不断提升发展信心、扩张对外态势和释放发展活力。工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利好,就是极大地释放消费需求潜力,更好地唤起民间投资活力。
扩大有效投资,恰恰是推动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当前,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加快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和各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对于增投资扩内需有利。今年一季度细分领域的一个数字较为亮眼,3月,挖掘机平均开工率达69.35%,值得注意的是,挖掘机运行是工程项目开工的信号,挖掘机开工率的直线上升,意味着从交通、能源、水利,再到5G基站、大数据中心,全国各地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重大项目,使基础建设在一季度开启了“狂飙”模式。
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升级的高端部分、“专精特新”等属于经济发展的“国计”层面,以其为代表的高价值领域的稳健恢复,使各国际机构不断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与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普遍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以上,这大大提振了整个社会的信心。当然,要保持经济长期向好,还需要各领域进一步发力。如在工业制造业方面,需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促进工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有着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制造业,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全球领先的产业链配套能力,让中国制造总能及时“补位”,备受追捧。在工业经济稳步回升的现实语境下,还要进一步打通堵点、补链强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破除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解决新增长点支撑不足等制约,增强工业经济的韧性,使其基础更稳固,活力更明显。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让工业这一引擎在转型升级中产生更大更强的动能。
(作者:周湘智,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