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2014年7月,我搭上了西部计划的快车,来到山南市曲松县。那时候,偏远山村的孩子,一年到头除了一身校服,买不上一套新衣服,也穿不上一双保暖的鞋子。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开始在朋友圈、QQ空间寻求帮助。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包裹500多个,包裹发放区域覆盖了曲松县的各个乡镇。
迈出校园、走进西藏,我的母校吉首大学的关怀如影随形。比如,老师们从我的朋友圈得知我开展了“情系高原,志愿者在行动”走村入户送温暖活动,便组织了校园爱心义卖活动,购买了60多套儿童保暖内衣、围巾和手套寄给我。湖南浏阳义工团等也寄来了40多包衣物……
无论是在海拔4463米的邱多江村教学点发放爱心衣物,被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簇拥;还是走村串户,看到受助学生穿上新衣服时绽放出的笑脸,我都深深感到自己的微光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
2018年11月,我考上了曲松县县委办,并主动请求深入基层锻炼。2019年元月,我成为下洛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在村两委帮助支持下,我们把废弃的村部改造成“爱心小屋”和便民服务站,爱心包裹通过我的手一一分发到了群众手中;工作之余,我还变身义务“销售员”和“代购员”,代销了价值9万余元的药材,帮助70多位群众代购了5万余元生活用品……
驻村工作结束时,下洛村村民诚挚挽留的场景时常浮现脑海。振兴乡村,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李慧、万玛加、王雯静、龙军、禹爱华、李晓东、周洪双、陈冠合、吕慎、张国圣、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成蓉、杨云杰、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