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7日 星期日

    地方曲艺的“传”与“承”

    作者:张焱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7日 01版)

      【短评】

      九腔十八调。

      眉眼高低生动传神,手势身段精准到位,唱腔设计别出心裁,河南坠子的表演不求多大舞台,多少动作,只需演员一人,装文扮武,就是一台大戏。而这台大戏,马玉萍一唱便是80多个春秋。

      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颁奖词如此描述她——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河南坠子的精髓,更赋予了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是延续,更是传播,博采众长却不能忘了根本。把眼界放宽,把根基打牢,去田间地头,跑工厂车间,马玉萍终身钻研、琢磨,将河南坠子融入血液,唱响海内外。

      承,是继承,更是扬弃,大胆创新却不能失了戏魂。为来自乡间田头的“河南土调”,嫁接多种音乐素材,注入儒雅婉约风味,马玉萍的河南坠子与时俱进,唱出时代新风采。

      这便是地方曲艺,甚至所有中国戏曲在今天仍然得以流传发扬光大的路径。戏曲的艺术魅力是超越时间、超越国界、超越语言障碍的,它来自古远,却永远年轻。而它的“传”与“承”,便需要一个又一个的马玉萍。

      (作者:张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