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3日 星期三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

    火海逆行 书写荣光

    作者:本报记者 杨桐彤 本报通讯员 童文琦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3日 02版)

      【劳动者之歌】

      在这个“五一”,有一群人奋战灭火一线50余个小时,终将云南省昆明市周边一座山上的火灾扑灭。

      还是这一群人,在4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他们就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

      “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这支年轻队伍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继续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鞭策与激励。”特勤大队大队长周宏宇坚定地说。

    火海敢闯,不顾个人安危

      “做好准备,现在出发!”4月11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突发森林火灾,特勤大队接到命令立即出动。

      火线有30余公里长,火焰最高达四五十米。火场情况复杂,危险无处不在。“由于飞火导致山腰底部产生新的火点,短时间内形成连片的爆燃火场,如果当时再晚回撤两三分钟,我们的队员将会被卷入熊熊烈火之中。”周宏宇回忆说。

      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惊险,并不能阻挡特勤大队队员们灭火的脚步。4月16日,刚鏖战100余个小时,艰难完成扑救玉溪江川森林火灾的他们,没有任何休息,就又乘车去往昆明安宁火场灭火。“今年2月1日至4月30日是昆明市森林高火险期,仅3月底至4月中下旬,我们就赶赴了六个火场。”特勤大队二中队中队长谢孳向说。

      不只限于云南,特勤大队还是辐射全国的综合应急救援的尖刀拳头力量。

      2022年8月,特勤大队行程近千公里,驰援重庆火场,用13个小时抵达集结地点,比规定时间整整提前了5个小时。在这次任务中,特勤大队负责面积最大、最受关注的火场——缙云山火场。面对不断逼近的几十米火墙,他们决定主动出击,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将整个火场威胁最大的火头堵住。“面对火海,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赶紧扑灭!”参与此次任务的特勤大队一中队六班班长高云飞说。为此,高云飞3天只睡了5个小时。

    多样全能,“全灾种大应急”顶得上

      2021年11月,4名地质人员在云南哀牢山野外作业时失联。特勤大队100名指战员进行增援,奔赴被称为“人类禁区”的原始森林。

      “我们人均负重超过20公斤,主要携带救援装备和给养物资,翻越了34个山头,到后来携带的饮用水已经用光,感觉嗓子都要起火了。”高云飞事后回忆。

      没有路就用砍刀开路,没有水就接露水饮用。这100名指战员凭借顽强的斗志,经受住了凶险地形、极端天气、心理忍耐极限的考验,最终完成了任务,并创造了山岳救援复杂地形条件下夜间救援行动的纪录。

      “特勤大队自转隶组建以来,担负的任务就由单一森林消防转变为应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例如地震救援、水域救援、山岳救援等都要顶得上。”周宏宇说。

      同样是在2021年,15头亚洲象顺利地“北上南归”,离不开特勤大队的守护。

      在接到这个特殊的任务后,队员们星夜兼程地守护了象群116天,先后转场玉溪、昆明、红河、普洱4州市10县区,监测象群活动1266公里,空地跟踪2390小时,标绘要图377份,为全程保护亚洲象架起了“空中之眼”。

    不懈努力,书写责任与荣光

      “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这12个大字醒目地雕刻在特勤大队营区里。

      特勤大队“特”在哪里?

      “特勤大队就是为任务而生,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别人完成不了我们要能去完成。”周宏宇表示,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而这个英雄集体,主要由90后和00后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5岁。“新生一代,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创造力很强、灵活度很高、知识面很宽,所以在带队伍的过程中,我会把握住每一个人的特点。”周宏宇总结。

      队员们虽然年轻,但训练起来一点也不含糊。早操一个5000米、每日一组力量训练、一星期两次负重跑、每周一次达标考核,同时每天利用开饭前20分钟的点滴时间,组织器械、爬绳、抗眩晕训练……他们日日练、月月抓,打下了坚实的体能基础。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大队自组建以来圆满完成330多起森林火灾扑救和各类救援抢险任务,被应急管理部记集体三等功和集体一等功各1次。谢孳向也因在重庆山火救援中作战成绩突出,获得了个人二等功。“这些是荣誉,更代表责任。我们要不断突破自己,比之前做得更好。”谢孳向说。

      如今,特勤大队正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加入,最小的队员刚满18岁,他们将继续用青春书写特勤大队的责任与荣光。

      (本报记者 杨桐彤 本报通讯员 童文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