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是一名90后,2020年,当我来到位于青岛胶州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时,这里正是一片日新月异的创业热土。
作为一家来自上海的年轻公司,异地创业有很多不易,但高效、便捷、专业的服务给初来乍到的我吃下“定心丸”:在上合示范区,我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银行开户、税务登记,当天拿到全部手续。
创业第一步,我和团队首先瞄准“青申互动”,依托上合示范区的创业母港,我们协助参与在上海打造1000平方米的离岸创业港,筛选出一批成长前景较好的独角兽、瞪羚企业重点引进,培养储备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已帮助上合示范区引进培育规模以上标准企业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家,年度利税总额7.2亿元。同时,我们还带动百余名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学生到上合示范区,参与实习实训和双创教育活动。
方向对了,路就更好走了。有了上合—上海创业港的成功经验,我们在上合示范区大胆尝试,创新“飞地引才”模式,将目光瞄向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2年,我们在上合示范区设立“一中心N站”海外飞地,通过挖掘海内外资源要素,建立有效对接机制,打造海内外机构、高校、企业和协会共同管理、联合创建的人才飞地模式,打通上合组织国家间人才输送、技术输入、产学合作通道,让更多人才资源在上合示范区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
今年3月,我带领团队走出国门,去往乌兹别克斯坦,与当地高校院所和商协会机构对接国际人才飞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青年人才引进等合作事宜。在乌兹别克斯坦,我深深感受到中乌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空间的广阔,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速中乌人才互动的信心和决心。
3年里,我感受着上合示范区塔吊林立、高楼拔地而起的热火朝天,也见证着以上合示范区为平台,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往来的更加繁荣,更有幸参与到上合示范区不断扩大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具体实践中。
成长于上合、扎根于上合,在这里,我是参与者也是建设者,更是收获者。以上合示范区为平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到这里、来到中国追寻梦想,我也愿意更加努力地为海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出一份力,为上合示范区发展继续发光发热。
(本报记者刘艳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