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川剧《江姐》:用艺术讴歌如磐信念

    作者:杨敏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6日 16版)

        川剧《江姐》剧照。资料图片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选择多样化的时代,怎样能让一个经典红色故事激荡起当代青年的心灵?沈铁梅和她的川剧《江姐》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京演出期间,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座无虚席,掌声经久不息。年轻网友们给出的各种好评更让主创们倍感欣慰。川剧《江姐》给这个春天的首都戏剧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之所以能够引发关注和热议,说明人们对这台戏的认知,已远远超越了故事的讲述。

      江姐的事迹早已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由此改编的小说、电影、歌剧,更是新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川剧《江姐》想做出新的探索实属不易。该剧的创排最早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完成,主演竞华是现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的师父。2017年,沈铁梅和创作团队根据阎肃的歌剧剧本,再度进行创作编排,师徒两代在不同时期同塑一角,是巧合,更是挑战。精彩的故事改编,浓郁的巴渝特色,简约的舞美设计,唯美的声腔,把江姐带入了新的时代,并让一台戏变成一种引领,一种现象,一种精神。

      新版川剧《江姐》的创作,是坚持守正创新思想的表现。沈铁梅及其创作团队准确把握了创作基调,用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精神,把重庆本土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和红岩精神有机结合,用新时代的文化视角,重塑了江姐。

      如何用传统的川剧去表达一个新江姐,除运用川剧传统方言,让人物更契合真实地域环境,增强历史的还原性外,沈铁梅和创作团队还在剧情改编和与现实结合上下足了功夫,做到既尊重历史,又启迪现实。其中,对主题歌《红梅赞》的保留创新,凸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清晰表达了创作初心,为整台戏确定了精神基调;加入重庆白公馆、渣滓洞300多位牺牲于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烈士在残酷的斗争实践中总结出的“狱中八条意见”,这是在有关江姐的诸多作品中较少出现的设计;对传统川剧唱腔的创新,强化了主旋律的感染力,尤其是主演沈铁梅的声腔,气正韵浓,把江姐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品格表达了出来。

      川剧《江姐》最成功之处是对英雄精神的书写,对人性的真实表达和对初心的不懈探索。创作者遵循心中的理想,用人性之美好,表达党性之高尚;用生命之珍贵,宣示生命的价值;用忠诚的信念,播撒信仰之光。观川剧《江姐》,能使人强烈感受到这台戏本身所蕴含的艺术力量。

      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需要强大的精神激励和道德支撑,这是艺术的责任和使命。川剧《江姐》从立项到公演历时7年,重庆川剧人克服重重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创作,从一个群体的发力,再到一个作品的成功,沈铁梅和她的团队始终在为一个梦想努力拼搏,矢志不渝,那就是:繁荣川剧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做书写新时代的践行者。川剧《江姐》是老戏,也是新戏,她是红色的,是时代的,更是亲切的,生动的,是一堂别样的党课。

      川剧《江姐》不是鸿篇巨制,论阵容,几乎是一人一台戏,论舞美,简约质朴,但戏却极好,尤其是对英雄精神气质的打磨很到位。从内容到形式,再到精神内核,都做了深入剖析,真正走入了人物内心,按照人物逻辑来塑造形象。剧中,江姐也是妻子、女儿和妈妈,也具有一切普通人的情感波澜,这让年轻观众被深深打动,从而产生强烈共鸣。无疑,该剧在强化戏剧传统美学,凸显川剧艺术声腔和语言特色,改进舞美设计等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如江姐、甫志高、蓝洪顺三人内心独白的场景设计,彭松涛的虚隐处理,还有那把红伞和绣红旗的大写意呈现,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川剧中的一些传统土语方言,以及幽默诙谐的戏剧风格,也被恰到好处地运用其中,使整台戏更加生动鲜活。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改进戏剧,实现形象和意象的统一,川剧《江姐》做到了。

      尊重艺术、继承创新、根植厚土、书写时代,艺术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心灵之灯,理想之火,信仰之炬,川剧《江姐》正在发出这样的光亮。

      (作者:杨敏,系武警报社原社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