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延安大学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的前沿阵地,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2022年,学院被评选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立足区位优势 确立育人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全市范围内有红色历史遗迹和革命旧址455处,是一座开放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能够更深入全面地挖掘延安及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中提炼出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与科研。学院按照延安大学的“大思政”布局,以培养具有“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为目标,要求全体教师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将延安大学的莘莘学子培养成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
围绕“一体两翼” 细化育人方案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延安大学构建了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延安精神,通过体验教学感受延安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践行延安精神,做到知、情、意、信、行相统一。学院围绕“一体两翼”的核心要领细化育人方案,力争做到三个结合:科研平台建设与延安精神育人相结合,学院以“延安精神”和“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研究为中心和特色打造科研平台,产出科研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育人素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学院要求各门思政课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结合新时代新问题新思想阐发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常说常新。此外,学院激励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课教师打造精品的课程思政,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院以开放和创新的理念推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格局,与延安及周边地区的革命纪念馆、档案馆,以及从事红色文化旅游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动的育人机制,合力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
创新方法和手段 落实育人举措
多年来,学院坚持守正创新,积极落实“三个结合”的延安精神育人方案。首先,学院以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契机,狠抓学科平台建设,在整合“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和“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两大科研力量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合作,新成立了“延安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和“延安劳模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以研究延安精神为重点的科研平台,通过设立项目、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研发红色文创产品、打造精品课堂教学和现场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立足全校、面向社会,传播和弘扬延安精神。其次,学院提供经费、技术和制度支持,鼓励教师打造精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学院每年给各教研室拨付专项经费,用以完成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子课题;学院投入200万元打造5G思政课VR实验室,给教师和学生录课、播课和远程实景虚拟体验红色历史遗迹提供便利;学院将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延安精神资政育人项目和教师参与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活动纳入绩效考核,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时给予适度考量。学院教师先后收获了一批高质量的育人成果,如“延安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索”项目获201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成果特等奖、“延安精神筑梦红色青年”获批2020年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学院先后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梁家河知青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现场体验式教学基地,编辑出版了《延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实践教学教材》,设计了32个主题鲜明的现场体验式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参观实景、体验真情、领会精神。为引导延大学子践行延安精神,学院以延安精神资政育人社会实践项目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吸引学生参与;学院还与多家校外企事业单位签订大学生实习实践协议,遴选优秀学生参与单位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学生践行延安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拓宽反馈渠道 检验育人成效
新时代,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和善于创新几个方面诠释延安精神,并以此作为衡量立德树人的成效标尺。学院要求思政课教师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坚持定期抽检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掌握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学习、体认和践行程度。学院教师参与全校的大学生实习混合编队,定期走访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敬业态度。据学院编制的《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显示,有91.84%的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表示比较满意和满意,97.96%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据麦可思公司出具的《2020年延安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显示,有98%的学生表示大学帮助自己在品德方面实现了提升,认为自己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作者:谭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