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

    一张手绘“驻村地图”守边疆

    ——吉林边检总站麻线边境派出所民警王铁映带动村民同心固边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李层 本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4日 04版)

      简单的线条,密集排列的方框,规律标注的数字……一份由3张A4纸拼贴而成的手绘“驻村地图”,就这样承载着吉林省集安市麻线乡上活龙村的每一户“民情”、每一条小路,甚至每一处耕地、每一道沟渠。

      没有着色,更不见画功,但这张图上却绘满了吉林边检总站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民警王铁映与当地群众的鱼水深情。

      11年前,王铁映被派往上活龙村驻村。那一年,他才23岁。

      腼腆,不会和村民打交道,一进村就转向……回忆起刚驻村时的情景,王铁映说自己“尴尬”又“不知所措”:“那会儿,我见到人叫不上名字,只能笑一笑,村里人看见我连家常都不唠,更别说给我提供一些边境动态信息了。”

      这种状况令王铁映感到“不安”。“毕竟边境情况复杂多变,靠我一个人一双脚两只眼很难照管到位。”王铁映解释,“只有依靠边民,才能护好边境。”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和村民打成一片。

      驻村地图,就从这时起笔。

      与其说这张图是手绘的,不如说是用脚“走”出来的。王铁映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每走访一户人家,就画上一笔,“线条代表道路,方框代表农户,数字是我对农户的编号……”

      一天,两天,三天……等王铁映沿着鸭绿江畔弯弯折折的边境线,画完这个临江靠山的小村庄时,已经过去了198天。从冰天雪地走到春暖花开,脚上的鞋磨坏了3双。

      登过农户门、吃过农家饭的王铁映身上有了上活龙村的气息。“又忙开吧,铁映?”“铁映,今天还走访吗?”“铁映,中午到家吃口饭啊!”把他当自家人招呼的村民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地图上每个“方框”代表的户主姓名及子女上学、外出务工等家庭情况,慢慢都印在了王铁映脑子里。他更是凭借“一口清”的辖区情况,在吉林省派出所基础业务比武竞赛中获评标兵。

      王铁映的工作和生活,也和地图上的一宅一户、一家一院紧紧连接起来。他经常去看望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小单,一路鼓励和资助孩子读书至今;接连失去至亲的孤寡老人李淑兰,唤他“儿子”,是他带老人看病、帮老人干活,帮老人重拾生活信心;看到村民农闲时常喝酒打牌,他就创办“小铁夜校”,定期组织养殖大户及农科人员为村民讲“致富经”;发现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他就建起“法律咨询室”,开展普法宣传……

      为了帮助更多人、解决更多事,王铁映干脆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成立个人爱心基金。和村民一处就是8年,2019年,已经身为副所长的王铁映,又主动申请到更为偏远的下活龙村驻守,可很多上活龙村村民有事依然还总说“找铁映”。

      上活龙村还在心上,下活龙村也住了进来。除了手绘“驻村地图”,王铁映还建立了“义警工作站”,启动“民警+辅警+义警”工作模式。如今下活龙村对应的鸭绿江边境线上,又多了一道亮丽风景——一支由村干部、渔船民、企业主组成的“红马甲”队伍不时穿梭其间,村民也在劳动之余自觉地留心边防。王铁映的边境信息越来越灵通,他创建的“义警工作站”已协助警方破获4起诈骗案,被吉林省改革办推广经验。

      这次,王铁映最初的想法实现了,这里从他一人忠心戍边变成了全村人同心固边。

      十余年如一日,如今,王铁映成了边境村的“活地图”,村里的大事小情、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胸。凭着这股扎根基层和献身边防的精神,王铁映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及嘉奖4次,荣获“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荣誉称号。

      说起王铁映,战友们竖起大拇指,“铁映靠一张驻村地图守边疆”!

      (本报见习记者 李层 本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