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3日 星期四

    【光明论坛】在大兴调查研究中夯实实干之基

    作者:刘艳云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3日 02版)

      【光明论坛】 

      实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以实干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实干争先的鲜明导向。

      实干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素。党员干部的实干作风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干立身、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都强调了修身立身的重要性。修身、立身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逻辑起点,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党员干部只有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实际行动来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

      二是实干成业、忠诚为民的履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而实干成业最大的难处在于持之以恒地狠抓落实。党员干部必须把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首要标准,系统掌握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科学方法,在驾驭复杂局面中真正展现履职为民的实干担当。

      三是实干兴邦、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实干兴邦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家国情怀最深刻的表达。将个人价值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驰而不息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使命自觉。

      大兴调查研究就是大兴实干之风。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调查研究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两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具体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实干要求崇尚实践,这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属性。“实践出真知”,调查研究就是求索真知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只有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打破理论假设,破除思维定式,避免纸上谈兵,真正让真理在实践中绽放光芒。

      实干要求科学实践,这是调查研究的方法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理论来源于实践,而调查研究则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科学方法。党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中心环节。只有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保证党的各项决策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

      实干要求竭力实践,这是调查研究的价值所向。调查研究是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重要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关键路径和兴国安邦的实践基石。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本质上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查研究贵在持之以恒,贵在亲力亲为、身体力行,真正沉入一线体察民情,真抓实干服务群众。

      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推动全党实干争先。新时代新征程吹响了各地实干争先的号角,必须推动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一是“调”要有方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必须紧紧围绕《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要求,特别是要针对多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开展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和督查式调研,直奔问题、直击要害,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二是“查”要有力度,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要以更强烈的调查研究意识和更完备的调研能力,在实践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察民情、回应民意、造福民生,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研”要有思考,必须服务科学决策。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式方法,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理论、思路和对策。

      四是“究”要有成果,必须接受实践检验。调查研究是一项经由实践、应用于实践、并由实践检验的完整链条,必须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并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不断检验调研成果应用实效,切实推动调查研究在实践中真正形成良性、完整的循环。

      (作者:刘艳云,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