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2日 星期日

    “人民之城”创造幸福生活

    ——雄安新区系列调研报道之一

    作者:本报调研组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2日 01版)

      俯瞰华北大地,白洋淀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其中。明媚春光里,浩渺碧波旁,一座未来之城,靓影初现。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六载寒来暑往,新区拔节生长,雄安人的美好生活不断延伸。“住进漂亮的小区,门口就是公园,出行越来越方便”,老百姓的心声传递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6年来,雄安新区坚持把共享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新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一座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正在崛起。

    畅享新生态

      盎然春意里,行走在白洋淀栈道长廊上,远处的茫茫苇海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近处的青头潜鸭和白骨顶鸡在水中悠游自在,好一派令人陶醉的景象。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组三级主办齐丽娜介绍,近期白洋淀水域新发现白头鹤、银喉长尾山雀、乌鸫、斑鱼狗等4种鸟类。至此,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52种,较新区成立前增加了46种。

      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雄安新区持续推进千年秀林及园林景观带建设,累计植树造林47万亩,绿化面积达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建成投用,“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新区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

      在白洋淀旁的这座未来之城,一座座城市公园陆续建成开放。新区规划建设16座免费公园,目前已开放11座。玉带公园、启动区中央绿谷一期、中央绿谷及东部溪谷二期、容西片区配套绿化工程、启动区生态廊道等5座公园也已在建或试运营。

      对新区本地居民来说,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触手可及。“这几年,白洋淀不仅水清了,鸟儿也越来越多。”安新县端村镇大淀头村村民朱宝安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此安家落户,让他感觉回到了小时候。

      从一体化推进白洋淀补水、治污、防洪等综合治理,积极实施退耕还淀,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到严控工业污染源、加大截污处置力度、严格开展相关项目环评审批;再到千年秀林郁郁葱葱、新城与淀泊相得益彰……城在林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在新区成为现实;蓝绿交织、水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有序铺展。

    驶上快车道

      “列车运行前方到站是雄安车站。”

      一条高铁线,连通两座城。3月29日一早,记者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京雄城际铁路不到一小时就到达雄安站。目前京雄城际铁路每天安排14对高铁列车,覆盖从早到晚的主要时段。

      自驾也是许多人往返京雄之间的重要方式。“从南六环自驾到新区只需要50分钟,比原来快了半个小时。”北京邮电大学信通学院副教授路兆铭经常往返京雄两地,2022年底开通的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让他能更快捷地抵达新区。

      如今,在容城县平王乡郭村,R1线一标段四分部项目现场正加紧施工。R1线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半小时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直达北京丽泽商务区。

      “经过6年的规划建设,新区道路交通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观。”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综合交通组组长张志学告诉记者,新区“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道路网络已全面建成,城市外围道路、片区连接道路框架、生态廊道、水系等城市“四大体系”基本成型,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为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基础支撑。

      道路交通的完善正在给新区百姓带来更多便捷。家住容东片区康宁园小区的田春录习惯坐公交出行,“这几年新开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从小区到高铁站、安新等地都很方便”。

      在容东片区,新建的公交场站主体结构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作为雄安新区集约绿色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场站采用城市公交立体模式设计,既能满足燃油公交车和新能源公交车的驻车需求,又能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项目经理陈煜宏介绍,该公交场站建成后连接京雄高速、雄安郊野公园、容城县人民医院、雄安便民服务中心等多个生活场景,助力打造居民5~10分钟生活圈。

    奔向好未来

      驱车从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出发,往东北方向不远就到了容东片区。这里是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小桥流水间,人们在路旁三三两两地聊天休憩,两侧的住宅楼错落有序,服务设施触手可及。

      “住进新楼,比过去在村里强多了”。富家河旁,正在望淀社区盛兴园小区遛弯的刘建新跟记者攀谈了起来。

      刘建新是安新县大王镇小王村人,2021年底搬进来。“两梯两户,精装交付,冬天不用烧煤,出门就是绿地。”谈及现在的生活,刘建新感慨万千。

      学校、公交站、医疗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小剧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房子新,环境好,更要日子好。“我们对居民就业情况建档立卡,通过开发公益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兜底保障。”身兼望淀社区和胡村社区两个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赵承龙介绍。

      刘建新的妻子王建梅正是受益者之一。王建梅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获得了一份公益岗的工作,她满意地说:“住进新楼,有了新工作,还能就近接送孩子,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

      蓝图逐步落地,愿景变成现实。雄安新区着力构建“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容东片区、容西片区、雄东片区已有近12万名群众入住,开办学校29所。千方百计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雄安新区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用工对接会等,截至2022年底,累计培训17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超20万个。

      2022年7月,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中的中学项目正式移交。至此,“三校”项目全部交付,医院项目将于今年9月底建成。如今,59所京津冀优质学校、65所京津冀知名医疗卫生机构与雄安新区建立帮扶合作关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城市环境有温度,百姓心中有光亮,未来之城有奔头。雄安人奔向幸福未来,步履坚定。

      (作者:本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耿建扩、陈元秋、张景华、董城、陈建强、刘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